已是隆冬时节,笔者跟随该校负责人走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只见20多名小运动员正在苦练“壁虎功”,在攀岩墙上他们身轻似燕,如行云流水般地飞檐走壁。
该校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我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龙金宝、张亮在杭州亚运会攀岩联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龙金宝获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第一张入场券,他们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湘西大山少年靠着系统的体育训练“走”出深山,“跑”进国家队。
张亮(左一),龙金宝(右一)
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州创办于1976年,是一所集训练、文化学习、食宿三集中的湖南省地级重点体校,有教职工112人,16个文化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人。该校陆续培养和输送了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举重高水平人才后备基地”、“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参加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等。
近年来,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借着体教融合发展的东风,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该校进一步发挥州有龙头辐射效应,以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为中心,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以体育人、以文化反哺体育协同育人着力点,强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湘西经验”。
推行“一二三”特色办学模式,助推教体协同育人
“感谢学校教师和教练的辛勤付出,把我的学生放在你们学校我就放心了”,一位家长高兴地说道,他的孩子获得了省十四运会冠军。该校因地制宜推行“十二年一贯制”。学生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连续接受为期12年的教育,无需适应不同的学校环境和教学方式,保证竞技训练和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同时也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实行统一的行政、训练、教学管理,集中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文化成绩和技能训练均衡发展。
该校在全省创造性地率先推行“双班主任制”。“双班主任制”给每个班级配备文化教师、教练员两位班主任,共同负责学生学习训练上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训练和学习共同进步,搭建起教练员与文化教师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教练对学生上课纪律有效管控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达成个性化教学。文化班主任可以每天向教练员说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薄弱科目,教练班主任可以监管学生的上课纪律,并向文化班主任交流学生专业训练情况,积极配合各科任课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在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双班主任管理”制度让两位班主任在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工作联系,在训练及教学中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精准提升学生训练及文化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性推行学习、训练、食宿“三集中管理”。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集学生上课、训练、食宿为一体,政府将运动员每人每月750元伙食补助及800元服装补助全部列入每年财政预算。雄厚教学师资、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了该校学生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高效发展。
打破招生入学壁垒,畅通招生育才“绿色通道”
2015年,湘西州教育、体育局合并以后,州体校也迎来发展的春天,湘西州教体局优先保障州体校生源,将县市向州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破解以前招不到学生的老大难问题。采取报告制,各县市召开田径、球类综合性运动会必须报告州教体局,由竞训科带领该校教练直接到运动会现场选拔优秀苗子。全州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优秀苗子第一时间与该校教练沟通联系,及时输送,确保优秀苗子得到充分挖掘。对参加重大赛事作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班主任、学校给予表彰,对输送了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进行倾斜。如,培养了张亮的教练朱春燕,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打通了选苗渠道、育苗赛道、成才通道,形成了州、县、校三级衔接顺畅的“绿色通道”,打通运动员选、培、训、送关节点最后一公里,保障了优先生源。
科学组织体育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竞技能力
合理规划项目。结合该校体育项目传统优势及湘西地区运动员自身优势,持续巩固举重、田径、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攀岩、柔道、拳击等新兴优势项目;扎实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项目;继续抓好秋千、高脚竞速、蹴球等民族传统优势项目。科学安排训练。保证每个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低于28小时,为运动员系统化训练提供了保障;抓严抓实夏训、冬训工作,提升运动员能力储备。
2023年湘西州体校输送学生邹芳获得跆拳道53公斤级女子冠军
狠抓梯队建设。根据运动员自身素质、年龄阶段及学校训练项目、赛事级别等要求,科学铺排建设运动员队伍,实行梯队式建设,打造训练新模式,确保运动员储备充裕。突出常训常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年度赛、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鼓励学生回户籍地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赛事;根据训练大纲要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能和训练水平测试;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科学安排队员进行项目转训,确保运动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保证学生的竞技水平得到最大发挥。
践行体教融合发展理念,让体教融合走深走实
该校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强国和湘西州体育强州战略,深化学校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推动体教融合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体教融合环境。推进体育各种赛事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打造体教融合示范校。实行文化、体育并重,充分发挥以体育人,以文化反哺体育的功能,发挥1+1>2效应,高规格推进竞技体育和文化教育,让体教融合走深走实。破解体强文弱建设难题,积极推进“三互派”、“六进校”、“五融合”等措施,激发体教融合活力。夯实体教融合师资力量。促进学校和兄弟学校的双“融合”。
(该图为州幼儿园教师带领学生来该校体验高脚项目训练)
广泛开展奥运冠军、金牌教练、名运动员、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六进校园”活动,邀请我校奥运冠军龙清泉、亚运会冠军张亮等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奥运情怀。
左一为亚运会冠军张亮在该校国旗下讲话
该校选派23名优秀教练员组成7个专家小组到州直学校参与规划体育教学,培养专职体育教师、选拔体育苗子、组建学校代表队等,开展培训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校体育赛事活动、挖掘体育苗子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交流等工作,加强与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州直学校选派35名骨干文化教师到体校送教,实现了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共用,师资互派,实现互通有无,推动州直学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快速发展。
德育为首学训并重,不断拓宽运动员成才渠道
学校以德育为首、学训并重为理念,坚持德育塑魂、以体健身、以文育人的宗旨,进一步夯实高标准、高规格的育人氛围。多年来,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奥运金牌4枚,国际比赛金牌50余枚,全国比赛金牌120余枚,打破多项全国、亚洲、世界纪录,为培养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校陆续培养和输送了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陈初富、谭亚运、曾涛、龙金宝、唐健、陈桂明6名世界冠军,龙玉玲、罗红卫、石佳琪、糜红、田文菊、张亮、田勤7名亚洲冠军;培养了刘小刚、贾高辉、白晋湘等厅级干部,龚秀春、左燕、董官清、周继红等知名教授(教练),向北京体育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培养输送了1200余名高素质人才,向省体校培养输送了学生270余人,向省专业队培养输送了运动员200余人,向国防、武警、消防培养输送了专业人才100余名。先后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8人,占我校教练员总数50%以上。近三年以来,取得二级运动员证以上达168人,升学率达90%以上,输送国家高水平人才达53人。
荣誉和成绩,见证了湘西竞技体育的实力和发展,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掌声和赞誉。如今,竞技体育已成为湘西人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骄傲,州民族体育学校更是成为擦亮湘西美丽新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