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促进城市体育事业发展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2-09-26 15:08 【字体:

长沙市人民政府助理巡视员范建勋
(2002年9月25日)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央8号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它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把握体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中央8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下面我结合省会长沙体育工作的实际,就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全民健身计划,谈谈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和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
[SITESERVER_PAGE]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主导作用,加强各级社区体育组织建设
  近些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社区体育工作中的领导、主导作用,成立了长沙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并在社区、街道、居委会建立了相应的文化体育指导机构,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我市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市民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体育意识明显增强,参加日常锻炼的体育人口逐年增加,城区体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得到落实。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体育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新时期里,根据中央8号文件中提出的对全民健身体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领导,逐步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政府组织机构和功能配置,强化社区体育工作,在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下抓好以体育总会为龙头的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确保社区体育工作自上而下顺利进行,形成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开创繁荣的新局面;要进一步把增强社区群众身体素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作为社区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上升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抓,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来抓。力求做到:
  一是继续坚持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长沙市创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十五”发展规划,把社区体育工作作为创建精神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考核评比的重要指标。
  二是充实全民健身指导机构力量,尤其是加强对街道、居民委员会一级的基层组织机构的建设,建立良好有序的社区体育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SITESERVER_PAGE]  三是建立完善的政府各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在社区体育工作中的作用,调动参与热情,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四是加大政府对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确保对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器材投放的资金逐年增加。
  五是加快与我市社区体育工作相适应的地方性体育法规建设,尽快制定颁布《长沙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趴《长沙市社区体育工作标准》、《长沙市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条例》,为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法律保障,确保社区体育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

  二、继续在我市社区大力推进体育“三边”工程
  “建身边体育场地,抓身边体育组织,搞身边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8号文件精神,我市今后要在各社区大力推进“三边”工程建设。
  1.加快建好身边场地。目前,我市社区体育活动场地100平方米的有12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有477个,1000平方米的有174个,10000平方米的有10个,比1995年前增加了938120平方米。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城市发展提速,一些社区在城市建设中进行了整合、重组,新的社区一经申报、批建后,政府都拨付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经费,提供健身器材,完善社区体育功能配置,深受社区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社区体育建设工程被社区居民誉为“民心工程”、“造福工程”,是我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民、利民、亲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现我市已在32个健身场地投放了健身器材,今后随着对社区体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健身器材的投放面会进一步拓宽,器材配置会更加齐全,功能会更加完善;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区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的建管工作,全方位地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保障服务。我市制定的长沙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规划(2001—2010)要求:到2010年注重对体育场地的开辟、体育设施的投入,达到每个居委会、居民小区有一块1000平方米的健身场所;到201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左右。目前,我市社区体育场地建设正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
[SITESERVER_PAGE]  2.完善身边组织建设。在城市社区建立的全民健身辅导站是最具特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市狠抓社区体育组织建设,在5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391个居民委员会基本上建立起了相应的全民健身体育文化指导机构。全市目前共建有体育辅导站581个。根据长沙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总体要求:到2010年,经过十年两个阶段的努力,在我市建立完善的社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在街道办事处建立各类体育协会、文体中心、健身俱乐部辅导站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形成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的居委会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国家、社会、居民三者参与,社区、单位、家庭共管的全民健身新格局。今后,我市在抓辅导站建设的工作中,要着重抓好老年健身辅导站的建设,抓好驻区单位工会或单位老年体协的辅导站建设,扶持、鼓励社会团
体、个人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充分发展基层全民健身组织的作用。
  3.广泛开展身边活动。在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社区成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首先,我们要加强政府对大型群众体育竞赛、大型群体展示活动的组织发动。通过竞赛的杠杆作用,在基层选拔队员、组队训练、参加竞赛,扩大在基层的影响面,调动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活动,推动基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如:由政府组织的全市大众体育运动会、全市群众体育大型展示会、市老年人运动会等综合性竞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要在政府指导下,动员更多的驻区企事业单位参加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型活动,举办本行业、本系统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如每年在6—7月全民健身活动月暨全民健身节期间举办的群体活动,春季公路赛跑,公安、工会、电力、电信举办的行业性比赛以及在春节、端午节、五一节、五四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假日举行的具有纪念性意义的群体竞赛和大型活动。再次,要充分发挥体育总会、所属各体育协会及各街道、居委会文化指导站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就近就地的群体活动,使全民健身运动在社区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调动更多的社区成员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使社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通过大力开展“身边活动”,使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力争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

[SITESERVER_PAGE]  三、加快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财政支撑体系
  1.加快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完善市民体质监测体系。为了使今后社区体育上规模、上档次,我市社区体育工作应加快社区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努力培养更多的各级各类社区体育指导员。目前,我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318人,其中三级352人,二级858人,一级98人,国家级9人。今后,我市各区文体局、街道办事处、社区文体协会都要制定完善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文体专干、群体积极分子培训计划,不断扩大培训面,加强培训密度,扩充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拓展辅导领域,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出更多的社区体育中坚骨干力量,以适应新时期社区体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
  按照《长沙市2001—200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要求:城市人口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要达到1000:1,五年时间里完成培养体育指导员一级1470人,二级550人,至2010年,我市体育指导员的人数要超过3000人。现我市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进展顺利,时间近半,任务完成过半,培训工作形势喜人。
  2.建立完善的社区市民体质监测体系。1998年,成立了长沙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并在各区、街道相继成立了市民体质监测机构,设立了相对固定的监测站(点),配备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制定了相应工作机制。2000年、2001年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市民体质监测活动,初步建立了市民体质档案,作出了体质调查报告。今后我市应在更大范围内设立市民体质监测站(点),加强对市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领导,充实机构力量,合理布局站(点),每年开展至少1—2次大规模的市民体质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市民体质档案,为市民健身提供科学理论,传授实用的锻炼方法及推广成功的健身经验,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
[SITESERVER_PAGE]  3.建立有效的社区体育财政支撑体系。我市把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了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和建设计划,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由政府拨付60万专项资金作为我市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经费,用于支持社区全民健身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市今后将逐年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大对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现在,我市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投入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今后这一比例将逐年提高到60%以上。至2010年,累计投入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资金应不少于4000万元。在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中,我市大力提倡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多元化,扶持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面向大众创立有偿服务型经济实体,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全民健身工程,接受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公益体育事业的赞助、捐赠,形成政府、社会共同建设社区全民健身工程有效的财
政支撑体系。
  总之,今后我市要建立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应在开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宣传、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体质监测、群体活动、法制保障等工作中下更大功夫,花更大的力气,将全民健身服务保障纳入全民服务保障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作用,使我市体育工作在中央8号文件精神指引下,跃上新台阶,为推动全市社区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促进城市体育事业发展

1009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