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加快体教结合促进人才培养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2-12-31 09:32 【字体:

——全省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综述

  近几年来,我省竞技体育水平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去年的九运会上,我省体育代表团勇夺19.5枚金牌,金牌数名列全国第七位,创下了辉煌的战绩。而作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之地的中学,为全省的体育腾飞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岳阳中学和常德中学分别于1992年和2001年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省代表团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近几年来我省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不断发展分不开。综观我省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训练设施日趋现代化
  近些年来,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我省中学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课余训练经费的基本保障,训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调动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促使学校课余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基地。我省的中学体育课余训练是以体育试点校和体育传统校为龙头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体育重点校和传统校共有400米标准田径场70多个,300米以上的塑胶场地近20个,许多学校还拥有体育艺术馆和室内塑胶跑道。常德市一中贷款3千万元,新建了带看台的全塑胶标准田径场和多功能体育馆,更新6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和2个羽毛球场,增添了近20万元的体育器材。宁乡一中投资1.2亿元,兴建了标准塑胶田径场、6道140米长的室内塑胶田径棚;能容纳3000余人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标准室外游泳池和8400平方米的球类运动区。临湘二中也投资300多万元建成400米塑胶田径场。郴州五中把原东西向的400米煤渣田径场,改为南北向的带看台和主席台的标准塑胶田径场,并修建了室内塑胶田径馆和塑胶跳跃训练馆,配备了全套标准田径比赛器材和电动按摩器、联合器械等。怀化二中先天条件简陋,学校在近五年内共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了田径场、风
雨田径馆,添置了各类体育器材等。
[SITESERVER_PAGE]  二、精选苗子形成网络化
  突出田径传统项目,带动其它特色项目,丰富课余训练内涵,是我省中学课余训练的一大特点。目前,全省体育重点校和传统校是以田径项目为重点,带动球类、游泳、体操、无线电、武术、举重等项目发展的。学校的课余训练也分周期性,长则6年,短则1—3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均有各自的一套课余训练计划,而精选体育苗子,建立体育人才网络则是各校的共同做法。醴陵四中始终把选材的第一站落在小学4—6年级的体育课上,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力求做到选材与训练结合,选材与家访结合,选材与原学校结合,选材与“教纲”结合,选材与目标结合。教练员利用节假日以及在各乡镇中小学建立的信息网络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体育苗子。长沙县一中每年招生时都制定精选苗子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1.宣传发动:县教育局中教组向全县各中小学发文,为体育招生制定各乡镇加输送分的激励措施。2.现场测试:在每年的全县初三体育特长生测试和小学结业生特长生测试中,初步确定试训名单。3.暑假随队试训考察:初步选拔的学生每年暑假在学校进行为期15天以上的随队试训考察,最后确定录取名单。邵阳市二中抓住项目特色,科学选材与合理训练相结合,使跨栏项目成为学校的拳头项目。学校建立了运动员数据库,根据跨栏的特点和要求,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优秀苗子的形态、机能、心理指标以及发育程度、预测身高、初潮年龄、体格指标等进行测试,对其作出全面、正确的综合评价和预测,初步建立科学选材档案。他们还与市科研所密切配合,对小学三年级带训运动员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初中招生再次全面测试,选拔优秀苗子入校。长沙市一中加强与长沙市各小学的联系,建立了训练网点,利用寒、暑假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冬令营、夏令营,组织具有体育天赋的小学生来校参加训练,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保证了后备人才的衔接和输送。湘潭市一中在每年招生选材时,教练员的脚步遍及全市各中小学,力求招到湘潭市最具培养潜质的苗子,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教练员可在一定的权限决定学生的去留;2.建立了兄弟学校、基层学校带训老师的联系;3.定期指导培训基层训练;4.给予输送学校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涟源市一中建立了运动员梯级网络,每年七、八月学校都组织体育教师深入全市30多个重点挂钩小学选拔苗子,集中到城区两所小学或本校初中部就读,组成第三梯队,进行基础训练;到初二时实行分流定组,组成第二梯队,进行重点训练;学校运动员代表组成第一梯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从而保证了后备人才源源不断。临澧一中为保证生源,建立了以学校田径队为龙头,下挂一个初中训练点和四个小学训练点的“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临湘市二中实行优选苗子,分类培养的办法。学校采取按地域分流包干的办法,将教练分到附近各县区场选苗,集中进行思想品德课、文化课和术科考试,术科包括形态检查、素质测验、机能测试、技术评定以及综合评估,择优录取,长年保证60-80人在训。永州四中坚持集体选材、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他们选材的途径有:1.每年从小学、初中的升学考试中选拔有特长的学生;2.在市、区级运动会上发现、选拔;3.到外县农村学校考察、选拔;4.请进来选拔;5.在本校学生中选拔。衡东县一中则采取长期挂勾,层层推荐,专人负责,集体研究的办法。
[SITESERVER_PAGE]  三、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
  学校课余训练开展的质量,是与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如原岳云中学、长沙市一中、湖南一师等学校的业余训练水平之所以在全省名列前茅,就是因为有体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因此,各学校在开展课余训练时都十分注重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培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娄底市二中采用教练竞聘上岗,实行优胜劣汰制。教练上岗后,专门负责学校的课余训练,肩负着既培养体育尖子,又普及课余体育活动,既输送优秀人才,又蓄备后备力量,既发展少数学生的特长,又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等多层任务。为充实体育教师的力量,学校又在全区公开招聘了两名优秀体育教师。师大附中加强教练员队伍管理时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总教练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保证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始终处于较高层次,五年内教练队伍从7人增加到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由3人增加到6人。他们还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组织学习考察,要求每位教练员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交流,五年内组织1—2个市级以上课余训练科研课题,以此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科研水平。临湘二中师资队伍建设有三大特点:一是“高”;以高标准要求体育教师,以“师德建设标准”来规范体育教师的言行,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全身心投入教学和训练。近几年来,学校有3名体育教师入了党,1名提拔为学校领导,1名体育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二是“逼”就是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目前,学校13名体育教师全部参加了本科函授学习,其中2人攻读硕士研究生,8人获本科文凭,教师的平均年龄35岁,均为中级以上职称。三是“严”;就是养成敬业爱生,无私奉献,形成严谨、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脑勤;一下教室、二下食堂、三下寝室。“五勤三下”的落实,大大激发了学生参训的积极性。涟源一中教练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从”从思想上教育,教育敬业爱岗,奉献为荣;从学习上支持,公派学习,公派培训;从生活上关心,在工作补贴、福利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尽量倾斜。
[SITESERVER_PAGE]  四、训练手段科学化
  科学训练是体育人才成长的关键。长沙县一中的做法是科学分组、合理调配,立足长远、重重落实。在选材时,根据教练员的特长和项目的特点,分短跑、中长跑、跨栏、跳跃和投掷5个组进行训练,训练一年内,根据队员的发展情况,合理调配队员的专项。并根据学期特点和全年的比赛任务,年计划统一采用双周期的训练模式,有节奏地安排中小周期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做到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安排;既有全面身体训练,又有专项技术训练;短期服从长远,全面服从专项。娄底二中在科学训练上狠下功夫:1.以最新的教研成果来指导训练。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外界在体育训练方面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把自己探索出来的教研成果切实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1995年获省级教研教改科研成果二等奖的实验课题《加强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在训练中总结出来的,又被广泛运用来指导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以科学的方法来落实训练,概括为“素质为前提,力量是保障,苦干是基础,技巧是关键”。3.以先进的电教设备辅助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示范、分解动作,让学生更容易领会动作要领,纠正错误动作,以提高训练水平。4.以合理的时间、训练量来规范训练。根据训练的普遍规律,学校规定训练时间一天不少于3小时,一年不少于300天,冬训更是不能间断。教练在不少于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确定训练量,以达到预定的指标。这种定人、定量、定时、定指标的做法规范了训练,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益阳市一中在科学训练上根据青少年特点,从最基本的身体练习开始,不过早上强度;在专项技术训练上坚持“次数多、频率快、动作准”
的原则,从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选择合适的专项,进行正确诱导,重点突破。慈利一中结合实际,采用“少吃多餐”,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训练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利用早操35分钟、课间操30分钟、中午的时间来训练,合理地安排好运动量,取得很好的效果。临澧一中运用控制理论指导训练实践,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两年学专项、两年抓提高”的训练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在打基础的两年中,抓住各项运动素质的优先发展期,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专项的两年中,加强规范技术的教学,使运动员从小形成正确技术定型,并抓好专项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提高的两年中遵循“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方针,争取出好成绩。
[SITESERVER_PAGE]  五、后备人才输送优质化
  我省中学的课余训练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重新起步和基础训练期,九十年代的发展进步期,到现在,全省各类学校均培养了大批的体育后备人才,代表国家、省、市、学校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十多年来,我省中学生尖子运动员输送到省专业队、部队或保送、特招、考上大学的人数有2500人左右,这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都是各类体育试点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的,是学校课余训练的丰硕成果。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竞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培训更多更好更全面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摆在了各类体育试点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面前。在这方面,我省的许多体育试点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早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怀化二中加强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1998年申报了《怀化市二中特长生德育、教学、训练三结合模式研究》的科研课题,得到了市教科所的支持并被立为市级科研课题,在这个课题的框架下,体育教师、班主任、文化教师积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体育组老师的小群体教学法获全国一等奖,文化教师的《谈对体育特长生的化学教学》获省二等奖,此外,还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的关系探讨》《特长生英语教学施教方法研究》、《特长生心理状态与主动发展之初探》等,由于学校兴科研之风,积极探索特长生德、智、体三方面和谐发展的科学途径,使在训运动员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训的学生中团员、三好学生以及获各种荣誉奖励者达60%以上,文化成绩及格以上者达90%以上,有的还被评为校“十佳学生”。醴陵四中在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时强调德、智、体并重,以人为本,终身受益。历年来,学校明确规定带训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堂课内容是“立品这先,学会做人”,并将这一教育思想贯穿于带训工作的始终。学校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在全国、省、市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特别是选送到省体工队的运动员汤晓玲还在九运会上获女子标枪金牌。邵阳二中非常注重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招生时科学选材,入队后科学合理的训练,使这些体育苗子成绩稳步上升,即使进入专业队或高校后,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他们输送到省专业队的宋英兰同学连续三年获全国
田径总决赛女子400米栏第一名,全运会获女子400米栏金牌并平了亚洲纪录;保送到湖南师大的曾小玲同学,三年内共获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9枚金牌,蝉联三年女子100米栏、400米栏第一。衡阳二中运动员的高中毕业升学率为100%,特别是2001年在全省取消保送资格后,学校所有毕业运动员仍100%的考取高等院校。临湘二中逐步形成了“德育引路,文化奠基,训练争先”的模式,学校持之以恒地抓好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文化、训练、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与管理,全面提高运动员素质。
                    (青少年体育处 邹益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加快体教结合促进人才培养

1009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