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立师范学院体育系科国立师范学院(简称国师)创办于民国26年(1937),校址始设安化县蓝田镇(今涟源市),后迁淑浦,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南岳。民国28年6月设三年制体育童子军专修科,面向全国招生。民国31年夏增设体育师资训练班,学生由各省保送。民国33年(1944),因各地急需体育师资,国师奉命将三年制体童专修科改为二年制。民国34年秋又增设四年制体育系。1950年春国师并入湖南大学,体育系科停办。
国师体育系科教师阵容整齐。体育名家金兆钧、涂文、陈奎生教授先后任系科主任,教授有赵敏学、江良规,还聘请体育界名流吴蕴瑞、章辑五为特约教授,定期来院讲学。课程设置分普通课和专业课两大类。普通课为全院学生共同必修;专业课分基础理论、应用科学、运动技术3个方面的30多门课程。一般每天学科4节,术科2节。体育系必须读完4年,修满146个学分;体童科读完3年或2年,修满134或125个学分,方能毕业。
国师体育系科共办学10年,毕业208人,其中体育系4届,毕业35人;体童专修科10届,毕业158人;体育师资训练班2届,毕业15人。学生毕业后大多分配在华东、华中、华南各地,分在省内者为最多。
(二)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其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专修科。1957年,长沙师专撤销后,体育专修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1958年又并入新办的湖南体育学院。1961年,湖南体育学院停办,体育专修科又回归湖南师范学院,并正式开办体育系。1984年9月,湖南师范学院改名湖南师范大学。
[SITESERVER_PAGE] 原体育专修科为适应体育师资的急需,采取多层次设立学制,以二年制体育专修科为主,还设有一年制,半年制体育专修班。二年制体育专修科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目标,开设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心理学、教育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理论、田径、体操、球类(含篮、排、足球,以篮球为主),以及活动性游戏、音乐、舞蹈等课程,总计1800学时,教育实习4周。一年制体育师资培训班,以提高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为目标,公修课程酌减,专业课程基本相同。
1982年8月,体育系恢复四年制本科,课程设政治(含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语、心理学、教育学、体育理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含运动生理、生理化学)、运动保健学、武术、普通运动技术、专项运动技术等,教育实习6周。从1985年起,师大体育系改革单一化的学制,实行多规格、多层次培养人才的办法,设有四年制本科、二年制专科、硕士研究生和助教进修班。
师大体育系(科)自1956年至1989年的33年中,总共培养专业人才3240人,其中本科生1910人,专科生1200人,研究生30人,助教进修班和不同学制的进修人员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