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教材教法——中等学校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4-02-02 08:33 【字体:

  清光绪年间,湖南的中等学堂体操科教材分兵式体操与普通体操两种:兵式体操教材有单人教练、小队教练、器械体操、中队教练、枪术、野外演习、兵学大意等,普通体操教材有准备法、矫正法、柔软体操、哑铃操、球竿操、棍棒操等。辛亥革命时,日本兵士操传入湖南,各中学体操科以日本兵士操为主教材,辅以游戏、舞蹈、武术。兵操教法为队列练习、队形变换、步法等,直至民国元年。
  民国2年(1913)起,由长沙基督教青年会传入欧美田径、球类(篮、足球)、体操、游泳、户外游戏等教材,从长沙各中学开始向全省推广。“五四”运动后,湖南各中学体育教材基本为近代体育项目所代替。有田径、器械体操、球类、武术、游戏等,有条件的学校增开游泳。新的教材促进了教法的改革。体育课推行“三段教学法”:初段,准备运动,含队形练习和上下肢运动;中段,主运动一一包括体操和各种主教材的传授与练习;末段,整理运动,含走步、呼吸运动。民国29年(1940)12月,教育部发出《修正初、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材有体操(包括走步与各式体操)、韵律活动(各种舞蹈)、游戏(含各种非正式游戏)、机巧运动(垫上运动及叠罗汉)、球类运动(以篮、排、足、乒乓球为主)、田径、自卫运动(拳术、角力、摔跋)、水上运动(游泳、划船、滑冰)等。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大部分中学限于条件,难以按部颁标准施行,体育教材唯篮、排球是尚,辅以简单易行的登山、远足、跳绳、拔河、踢毽子等。
 [SITESERVER_P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等学校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与教法。1953年教育部编译了《苏联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在全国试用后,湖南组织全省中等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学习,次年即普遍使用,教法也采用苏联的分组轮换教学。1955年,省教育厅组织部分体育教师编写以田径、体操、球类、游戏(含舞蹈)为主的《湖南中学各年级体育教材大纲》在全省试用。1969年将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强调学军、学工、学农,湖南省编制了一套军体课教材。1975年,省教育厅委托长沙市教育局,组织部分体育教师编写了《中学体育试用教材》,在全省各中学试用。1978年10月,教育部第三次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其内容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内的各项目为主。1979年10月,湖南省在衡阳市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纪要”精神,明确学校体育工作以体育课为中心,体育教学必须以《大纲》为依据,在完成思想教育,增强.体质,掌握技术三项基本任务的同时,注意形式多样化,讲究课内运动量与练习密度,教法上把单项教学改为单元教学。为了贯彻会议精神,省教育厅于1980年在长沙市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赛;1981年根据湖南雨季长的特点,又在长沙举行室内体育课教学比赛。总结教学经验在全省推广。
  1981年长沙市教育局还报请省教育厅、省出版局批准,编写了一套“中学各年级体育教学试用课本”,先后在全省22个市、县试用。体育课本除介绍一般体育知识外,还按《大纲》的要求,介绍动作要领和学习方法,学生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促使教师紧靠《大纲》进行教学。80年代后期,全省中学体育课各项教学内容和时数见下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教材教法——中等学校

1009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