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青少年,有着热爱劳动的好传统好习惯,从小就帮助他们的父母亲做事和上山放牧。他们经常是三、五成群或十几个人一起,把牛羊赶到山上一边放牧,一边割柴草,蹦蹦跳跳有说有笑。青少年们好奇、勇敢,且好斗,不时也就学着羊斗角、牛斗角。这就是土家斗角的由来。
“斗角”是男子面对面的对抗性运动。由一人或两人作裁判,裁判员带领斗角双方到赛场中央作好斗角的准备。斗角者没有特制的衣服,比赛不分体重级别,不计时,也不允许暂停,直到比赛分出胜负为止。“斗角”比赛一般采用三战二胜制。土家族青少年习惯包帕子(缠头巾),他们在斗角前各自解下自己的帕子做腰带扎好。然后右手心向上前平举,表示准备就绪。裁判员发令开始比赛,双方运动员就用双手互推,头互顶。
“斗角”比赛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即:双方双手互推;双方双手互推,头互顶;双方手脚伏地,专用头顶。
在实际斗角中,这三个阶段是紧紧相连的。即比赛开始时是双方用手互推,进而加上头顶,最后伏地专用头顶。但不管进行到哪个阶段,只要斗角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裁判员立即发出停止的口令,判对方为胜。
1.一方失去推顶能力,表示认输。
2.一方被对方推、顶翻倒在地。
3.一方不是用力向前推、顶,而是突然松开或牵拉对方使之失去平衡而倒地。
“斗角”者在“斗角”的三个阶段中,随时都可能获胜,也可能失败。一个优秀的斗角能手,他不是一上来就猛冲猛推,而是在互相手推、头顶中使用巧劲。巧劲包括“听劲”和“问劲”。“听劲”不用耳,而用感觉,判断对方是直劲还是斜劲。“听”而不明则需“问劲”,不是用口,而是适当用力一推、一顶去试探对方的用力。“斗角”深受土家族青少年的喜爱。它要求斗角者有勇、有力、又有巧。
憨厚剽悍的土家族青少年是受人称赞的,而胆小、力弱、手脚笨的人,连年青姑娘们也瞧不起。
“斗角”有如下一些规定:
1.不能突然袭击,不能用武术的摔、打、拿,踢;
2.不能顶、推对方“五官”;
3.对方认输之后不能继续推、顶;
4.裁判员发出“停止”口令后,应立即停止进攻。
在斗角中违犯了“规定”中的任何一条,就要受“开除”处罚。凡是与被开除的人斗角,大家就与他不再斗角,直到他承认错误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