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省体委决定开展艺术体操运动,以迎接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艺术体操赛。教练员胡慧珠在全省各地目测上千名中、小学女生,挑选40多名学生集训,从中择优选定16人,于1981年11月建立艺术体操队。建队初期,无专用训练场地,不得不去湘乡、邵阳和郴州等地体育馆训练。没有教材,就根据有关资料和世界强队比赛的录相,编排出独具特色的成套动作,边练边改,不断完善。1983年,首次参加全国比赛,集体项目“三绳三圈”获第五名;受到行家好评。有5名集体项目队员入选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于11月参加瑞士国际艺术体操邀请赛,获冠军;接着在法国参加第11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在有33园艺术体操队参加的世界大赛中,中国队的集体项目由上届第十六名跃居第八名。
1984年初,艺术体操队在长沙树木岭运动员训练基地安家落户。全队致力于技艺的创新,短短的几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集体项目3次蝉联全国锦标赛冠军;在国际比赛中,两次夺得四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艺术体操锦标赛第一名。
在全国艺术体操比赛集体项目的器械改成“三球三圈”之后,经过几个月的苦心琢磨,编成一套既有中国民族风格又体现现代潮流的动作,配以经改编的《阳关三叠》古曲,使之音形交融,浑然一体。1985年10月,在西班牙第12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以38.725分的总成绩使中国队从第八名上升为第四名,中国艺术体操从此跃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10月,还在日本第二届“世界杯”艺术体操赛中获得集体项目第六名。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获第二名。
[SITESERVER_PAGE] 在北京体育学院学习的夏燕飞,多次获得全国艺术体操比赛的单项冠军和全能冠军,而且在1986年四大洲艺术体操比赛中获个人全能亚军,成为全国艺术体操明星。由于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成绩优异,多次受到省体委表彰,成为各运动队学习的样板。1984年被国家体委授予“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全队有7名运动员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全国首批艺术体操运动健将夏燕飞,1984年和1985年两度脐身于省“十优运动员”行列。
该队教练员胡慧珠对艺术体操倾注了满腔心血,年关假日都在训练场上度过,对运动员的生活起居、训练比赛及文化学习,管理细致,要求严格。经过4年艰苦训练,终于名噪湖南、誉传国内外。在艺术体操队处于兴盛时期的1986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三),胡慧珠擅自带领9名运动员出走深圳。湖南省体委及湖南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派人前往说服教育,运动员归队,胡慧珠执意不归。
此后两年中,湖南艺术体操队两次更换主教练。通过整顿和反复的思想工作,队伍才振作起来,基本完成第六届全运会的比赛任务。1988年老队员退役,队伍青黄不接而暂时落入低潮。
省艺术体操队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动了全省艺术体操活动的开展。长沙、湘潭等地业余体校、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组建了业余艺术体操队,进行训练、比赛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