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传入湖南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岳州海关”建立后,当时外国船员和水兵常在“岳州府”(岳阳市)及小镇城陵矶开展足球活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美国教会复初会鲍姓兄弟创办湖滨大学于岳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之后,美国人在长沙开办雅礼大学预科,在这些学校的足球活动影响下,岳州、长沙的足球活动逐步兴起。
20年代,长沙的明德中学、长郡公学及第一师范学校等掀起了一股足球热。周南女子中学在体育教师阎家笃指导下,于1928年率先成立女子足球队,并与长沙的另三所女子中学于1929年参加长沙市秋季运动会女子足球赛,周南女中夺得冠军,这是中国早期的女子足球活动之一。
自民国13年(1924)第七届湖南省运动会首设足球比赛项目,至民国32年(1943)第十六届省运会止,每届运动会都设有足球项目的比赛。
民国13年5月,岳阳湖滨大学足球队参加中国第三届运动会足球比赛,这是湖南首次参加全国足球比赛。
1935年7月14日成立的“南强体育会”足球队,经常开展训练比赛。该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名的职工足球运动队之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长沙中等以上学校,或西迁或南移,足球运动也随之传播到湘西、湘南偏远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南组成业余足球队参加1951年和1953年中南区六省二市足球赛。1956年,在长沙、衡阳、邵阳、常德、湘潭等市开办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班,为组建湖南省足球队培养人才。1958年底组成省足球集训队,该队在首届全运会预赛中未能出线,赛后不久便解散。
[SITESERVER_PAGE] 1960年3月,省体委选调2名大学毕业生,5名在校大学生、9名高中毕业生、3名高中肄业生组成省足球队。建队之初,队员们决心将青春奉献给湖南足球事业,克服经济困难时期的艰苦条件,顽强训练。1963年冬,国家足球队教练年维泅来湖南队任教半年,传授新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全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在1964年10月举行的有10省市参加的中南区足球协作赛中夺得冠军;在1966年的广州练习赛和公开赛中,曾两次以2:2战平国家队。
1970年10月,因“文化大革命”停训4年的湖南足球队恢复训练,保持原班人马和建队时期的好队风,因而在1973年的全国足球联赛中获得第六名,出现足球队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1975年和1978年两度进入第三和第四届全运会足球决赛圈,分别列第八与第十二名。
在第四届全运会出线之后,由于没有兑现奖励协议,挫伤运动员的积极性,加之业余训练衔接失调,队伍青黄不接,在1980年以1分之差降为丙级队,足球出现大滑坡。
80年代初,湖南足球队制定十年规划,提出以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为奋斗目标。一方面抓好以厂矿子弟学校为龙头的业余训练体系;一方面抓好以省足球队为龙头的全省足球梯队建设。在省直业余体校老教练刘增德带领下,发动全省大厂矿轮流举办厂矿企业小足球比赛,参赛队伍由开始的8支增到20余支。80年代前期,省足球队85%的队员来自厂矿小足球队。
省体委和厂矿企业联合举办两届“贺龙杯”足球邀请赛,有目的地将部分省市足球队邀请来湘,使省足球队得到较多的实战锻炼。通过6年努力,1985年湖南队提前实现十年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同时,青年足球队也于1981和1986年两次打入全国青年足球赛决赛圈,1981年获全国第六名。足球再次进入高峰期。
[SITESERVER_PAGE] 湖南女子足球活动自30年代在长沙县花一现后,80年代初再度兴起。1981年,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率先成立业余女子足球队,省体委于1984年元月组建湖南女子足球队。队伍管理严格,训练有方,技战术水平提高较快。在1985年和1986年的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上分别夺得第五和第六名。其中3名运动员先后入选中国女子足球队。
80年代末,省体委为保重点项目,于1988年底撤销女子足球队。部分地市体校在“金牌战略”的指导下,业余足球训练下马,参加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的人数从1975年的946人减至1988年的386人,专兼职足球教练员从76人降至26入。省足球队再次出现青黄不接,加之训练水平降低,管理欠佳,1989年从甲级队降至乙级队,足球运动再次走入低谷。
足球队在30个春秋中,先后有8批共200余名青年为发展湖南的足球运动作出贡献。男子足球队的徐杏国、粟静波、程坚、王雪源等先后入选中国青、少年足球队,代表中国出访泰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女子足球队的王燕、陈兰英于1986年7月作为中国第一支女子足球队队员,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获第三名,8月参加托尔托纳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获冠军。
足球队于1986年先后出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香港地区。70一80年代,该队在国内先后迎战过法国、阿尔巴尼亚、新西兰、黎巴嫩、朝鲜、越南、新加坡、尼泊尔、日本等国的20多支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