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腿”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一天,中南地区足球队到长沙市一中进行足球队比赛。一个中学代表队与中南地区队相比,差了好几级。可是,小将们没有思想包袱;“输了,人家无话说;进一球,赢一球!他们一个个小老虎似的,敢打敢挤。此时,球已传到中南地区队门前,但见一中队那位矮墩墩、黑黝黝的内锋迅速赶到,抬脚一射,皮球直冲中南地区队网底!
只这一球。人家便给他取了个绰号:“小铁腿”。他,便是曹治权。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打着赤脚踢球。他当过长沙市一中足球队队长。入选过长沙市足球代表队和省足球代表队。1955年夏,曹治权作为湖南足球队队员,第一次去武汉参加全国足球锦标赛。这一天,对广东“足球之乡”梅县队。湖南队内锋钟汝炳攻到门前,一记劲射,梅县守门员跃起一扑。将球扑出。曹治权作为湖南队另一名内锋快速跟进,趁守门员扑倒在地,球门空虚之际,提脚轻轻一拨。将球送到网底。这一场球,最后湖南队输了。但是,曹治权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又为湖南队进了第一个球,感到十分荣幸。
1956年,曹治权考进武汉体院专修足球,成为武汉市足球代表队成员。他酷爱足球,勤学苦练基本功,踢得一脚好“香蕉球”(弧圈球)。对当年驰骋沙场的生动场面,曹治权至今记忆犹新。
“业余教练员”
曹治权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素质,可惜,历史使他过早地结束了运动员生涯。
曹治权是个“全面发展型”的运动员。他是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他100公尺跑速度达到过11秒9。但是,在武汉体院,他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之后,“肄业”回到长沙。更有甚者,他那复杂的“海外关系”,使他22年不敢“乱说乱动”。
[SITESERVER_PAGE] 在那段时间里,他没有正式工作。为生活计,他当过泥工、木工、冷作工、修理工,拖过板车,代他人教过体育课、数学课。但不管处境如何艰难,踢足球,搞体育,他还是兴致勃勃的。体育界的朋友深知他的为人,谁也不把他当作“右派分子”对待。有一天,几位体育教师在一起聊天。一位体育老师说:“曹治权,听说你蛮厉害,今天你往墙上顶球给我们看。如能一连顶20个球,我给你买两碗三鲜面吃!”曹治权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如果顶不了20个球,我买三碗三鲜面!”谁知他一连顶了120个!结果,三鲜面也没买了。众人大笑一场了之。一些爱好体育的年轻人,更是经常登门向曹治权请教。除足球外。他还教过摔跤、举重和健美。有位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的青年朱德厚,失意不失志,刻苦学习跳高,专门请曹治权辅导他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小朱进步很快,后来进了上海市田径队。曹治权“代课”时训练的学生,有好几位进了湖南省体工队。
“降龙牌”
长沙工业泵厂位于市郊井湾子。厂区宽敞整洁,车间前的花坛里,有一尊雕塑,但见哪吒左手高举乾坤圈,威武地跨在龙背上。这尊雕塑,便是工业泵厂的注册商标:“降龙牌”。
1979年7月,曹治权被落实政策后,安排到工业泵厂工作。这是一家街道小厂,一百来名职工,拥挤在左家塘低矮窄小的厂房里,生产BA型清水泵和碳化泵。这年10月,曹治权被任命为厂长。他上任后,熊熊地烧了三把火:一是将工厂从左家塘迁到井湾子。新厂址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新修了三栋厂房、一栋办公楼、一栋科技楼和几栋生活楼。二是购进了一批高精设备武装自己。三是招贤进才,引进十余名技术人才,大胆开拓新产品。产品型号由原来的两个,一跃发展到10个系列25个品种121个规格。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曹治权特别关心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厂里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经常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比赛。去年,厂里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便组织各项代表队的运动员和加工车间的工人一百余人游览桂林,往返一个星期。
曹治权说:“是足球培养了我争强好胜、开拓向前的性格:”他干什么事都不甘人后。他以极大热忱赞助“贺龙杯”足球邀请赛。1983年如此,1984年如此。这次他听说长沙市湘华开发公司要举办全国艺术体操邀请赛,立即表示要举办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
(原载1985年1月18日《湖南日报》)
本文作者 湖南省体育局 周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