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潇湘奥运夺金第一人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1-11-02 15:13 【字体:

  明天,8月30日,陆莉满16岁了。在这个月的第一天,陆莉以6名裁判全部打10分的“绝活”,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高低杠冠军,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丰厚的生日礼物。近半个月来,这位潇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者,一直被人们的祝贺声包围着。然而她是一位刚刚靠近青年门槛的少年,她喜欢的仍是五光六色的各种玩具。你看,她抱着那逗人喜爱的小兔子,笑得多欢。只有一到比赛场上,她才把这一切都忘了,心中唯有她自己拥有的一片圣土——她的出类拔萃的体操动作!
  8月1日晚,当她那向前大回环转体360度成扭臂握接反吊大回环再接前空翻抓杠的动作一气呵成后,全世界至少有20亿人在电视机前为她喝采:“完美无缺!”“无可企及!”“真正的‘黑马’!”“高低杠进入了‘陆莉时代’!”6位裁判齐崭崭地举起了10分牌,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季托夫兴奋地拉着陆莉的手说:“太完美了!太完美了!”国家体操队教练钱奎、张健紧紧地拥抱着她,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谢谢!”陆莉没有陶醉,10分钟后,她在平衡木比赛中又获银牌!于是,陆莉的容貌和名字,通过卫星,传温全球!
  陆莉之路
  陆莉的父亲陆光荣是湖南水工机械厂的工人,母亲张月娥是厂招待所的服务员。1983年4月,省体育场业余体校体操教练周小林用毛笔写了几十张招生广告,张榜通衢。陆莉的妈妈小时候也接受过体操训练,觉得应该让小孩锻炼一下,就带着小陆莉报名来了。
  陆莉是个“小不点”,身材小巧,却非常机灵、大方、活泼。周小林老师用教练员特有的眼光仔细审视后说:“是个练体操的材料!”经过一个星期的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接受能力和胆量的测试,她被录取了。
[SITESERVER_PAGE]  陆莉家住在城南,训练要到城北,每天来回儿十里都由她的爸爸妈妈接送。半年过去了,小陆莉的训练进步很大。不料有一天,突然没有来,可把周老师急坏了,立即打电话去问,原来是陆莉的爸爸觉得路途太远,接送不便,想打退堂鼓,加之看到陆莉这个独生女满身伤痕,实在于心不忍。而周小林则另有心计,她对陆莉的父母亲说:“你们信得过我,就把陆莉送来,困难,我给你们想办法克服。”她又激励小陆莉:“现在就看你自己的了!”小陆莉有了这个好周老师,胆子更大了。她不但敢跟爸爸死磨硬缠,还倒在地上打起“地笼子”滚来滚去直撒娇。爸爸生气说不要地这个女儿,她拿起东西就要走,爸爸妈妈拗不过她,只好又把她送来训练。
  周老师好不高兴,把陆莉接到自己家里与独生女芳芳住在一起。芳芳有了“妹妹”,似乎也变大了,积极帮助妹妹搞好训练。小陆莉也不负周老师一家的期望,训练得更加刻苦。有一次左脚小趾受了伤,不能下床,她就要姐姐把哑铃等训练器具搬到床上,坚持练习。周老师的家在楼上,周老师要背她上楼,她却总是说:“我自己跳上去!”说着,便一步一步地跳上了楼……
  1985年10月,湖南省体操运动学校成立,陆莉成了学校提高斑的第一批学生。新教练是兼国际体操裁判的燕呢喃。天真、聪明、轻盈、灵巧的小姑娘陆莉很快获得了燕教练的信任。她说,陆莉练得非常刻苦,倒立数1至60个阿拉伯数,别的小孩很快数完,可陆莉却从来不冒数,她总是比别人要侵10至20个数字。1988年初,陆莉以良好的基本技术正式调入省体操队。
  “陆莉动作”
  省体操队教练熊景斌和雷阳的精心培养,使陆莉在高低扛、平衡木这两个项目上攀上了高峰。
[SITESERVER_PAGE]  熊教练工于心计。1985年,他培养的运动员范学英便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冠军。他一接触陆莉,就被她那种一般小孩少有的坚毅顽强的品格和蕴藏着的极大的潜质所吸引。当时,正值备战1989年全国第二届青运会,熊景斌定下一个超前计划,让陆莉在“二青会”上战胜李莉等高手,为以后的成材造成轰动效应。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捷径”,便是设计一套具有世界水平的高难度动作。这位擅长于高低杠训练的熊教练苦思冥想;从第六届全运会上贵州体操选手方芳做的一个反吊大回环接反吊前空翻的动作中受到启发。他在让陆莉学会这个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前面增加了向前大回环转体360度连接反吊大回环,同时借鉴男子单杠动作中单手换握,设计出女子双手换握的新方法,在两杠之间的连接中去掉了陈旧的站杠和坐杠动作,而采用低杠腾身倒立分腿换握高杠这样令世人称绝的精彩连接,从而使整套动作高难度接高难度。人们现在看到,小陆莉在做这套动作时宛如一只小飞燕:助跑并腿跳上抓高杠屈身上换反握——向前大回环360度成扭臂握反吊大回环——反吊前空翻抓杠——弧形转体180度越低杠正手倒立——正掏回环倒立——腾身倒立分腿换握高杠——特上切夫腾越——直体两周下。编排之新,动作之险,难度之大,令人膛目。
  熊教练的这一创新设想得到了老教练、国际裁判、科研人员的一致赞同,进行了可行性论证,都认为她能够成功地完成,且必将引起轰动。
[SITESERVER_PAGE]  方案确定下来之后,熊景斌严格实施训练,不许自己和陆莉有半点马虎。有一天下午,要求陆莉完成10套达到标准的高低杠好动作,但练了30套还没有一套达到要求。这时,陆莉手上已布满了血泡,她对熊教练说:“实在不行了,能不能明天再补。”“不行,一定要坚持练完!”作为教练,熊景斌哪能不心痛?但是,金牌是毅力和血汗浇铸而成的,他横下了一条心!让陆莉一直练到晚上11点才下课。
  终于,12岁的陆莉在1989年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一举成功。凭着这套动作,她战胜了许多国手,在领奖台的最高层向全场观众举起了鲜花;1990年,她荣获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高低杠金牌;1991年,她同成年运动员同场比赛,摘走全国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冠军;今年3月,陆莉正式调人国家队,4月就随队参加首届世界体操锦标单项赛,这位东方小姑娘在高低杠上完成的一系列动作使世人目瞪口呆。
  可惜,当她飞下杠来时,站立不稳,迟了几步,只得了第四名。虽然没获得冠军,但在国际体操界、在国际体操裁判的印象里,已经深深地印下了“中国·陆莉”,只要她落地站稳,再挑剔的裁判也会毫不犹豫地为她送上满分——10分。陆莉的这套动作及其精彩表演,得到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和国际体操裁判们的一致肯定。经国际体联公布,陆莉所完成的“向前大回环转体360度成扭臂握接反吊大回环接反吊前空翻”被正式以“陆莉”命名。国际体联主席季托夫说:“陆莉高低杠的编排、动作的完美,使高低杠的发展进入了‘陆莉时代’”。
  “黑马”陆莉
[SITESERVER_PAGE]  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众说纷坛的预测中,谁也没有把陆莉列入金牌榜,倒是陆莉家乡的《湖南日报》7月15日有一篇文章预测道:“陆莉将是一匹奔向巴塞罗那的‘黑马’。”
  其实,陆莉的几位教练都心中有数。她的原教练燕呢喃在奥运会前就肯定地说:“那次世界体操锦标单项赛,我在现场,她从高低扛上下来如果站稳了,便是世界冠军。不过,这一天为期不远了!”现任教练熊景斌更是心中有底,不过他没有掉以轻心,而是针对陆莉落地不稳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大数量,练直体后空翻两周落地,5个一组,必须全部站稳。接着是成套训练,每次做三至五套,必须全部达到要求。其次是加强心理训练。有意叫一些观众来看,让陆莉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落地动作。制造一些外部条件进行刺激,以便她适应比赛时的气氛。
  在世界体操锦标单项赛上,她预赛的成绩排在第一,有两个教练对她说:“陆莉,你做得不错,明天就看你的了!”陆莉问队友李奕芳:“我是不是明天站稳了就当世界冠军了!”李奕芳回答说:“当然罗,站稳了就当上世界冠军。”结果她很紧张,第二天决赛时,只想到要站稳,落下时记不住要领,终于没有站稳,终于没有能在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时当上冠军。
[SITESERVER_PAGE]  奥运会前,熊教练反复对她进行意识训练,只想如何按要求做好动作,别的什么都不去想。动作准确了,便会站稳,便会成为第一!为解决陆莉落地不稳的心理问题,熊教练让她在比赛前面向墙壁念要领,不看任何人。此时,不仅“目中无人”,心中亦无人,唯有我自己,唯有技术动作。排除一切杂念,调节脉搏,平衡呼吸,保持上杠前思想的高度集中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次奥运比赛,陆莉对自己的实力抱有很大的信心,显得泰然自若。她并没去想什么冠军、什么名次,只想显示出那套凝注教练心血、当今世上尚无第二人可做的高低杠动作。结果,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地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直体后空翻两周后,稳当当地落在地上,纹丝不动!陆莉成功了!这匹“黑马”终于杀出了巴塞罗那,为湖南人民完成了一个世纪未实现的“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宿愿!
  (与曾季杰合写原载《湖南日报》1992.8.29)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潇湘奥运夺金第一人

100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