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爱好者谢新楷的话
深秋,人们已经穿上绒衣,他继续在游泳池里“扑腾”;凌晨,人们在甜梦中“享福”,他破雾登上了山顶;他家里,墙上挂有游泳技术挂图,横置着不到一米长的“单杠”;他的书桌上,每月《体育报》保存得不缺一份……。他既不是体育教师,也不是业余体校的教练,而是湖南省郴州市立医院爱克斯光科医生,名字叫做谢新楷,今年48岁。四年前,这位为他人看病的医生,自己却在病床上挣扎!
五十年代,血气方刚的谢新楷曾是足球爱好者。岁月的指针移到七十年代,他的身体垮了,继先后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结石合并化脓性胆囊炎挨过两刀后,又因冠心病发作,住院治疗五个月,倒床抢救二十天。
正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好心的人给他送来了《体育报》,对他说:“《体育报》讲:‘生命在于运动’,光躺在床上不活动,是等死啊!”谢新楷是学医的,对于这个道理,自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到《体育报》上去寻找“运动处方”。从1977年4月起,还在住院期间,便由人扶持,在病房里慢慢地走动。终于从只能移步、慢走,到能一口气快步跑到离家6000多公尺的苏仙岭山顶了!
体育使他身体健康,他对体育产生了感情。他订了《体育报》,成了热情的读者。郴州市的体育表演.他每场必到。对于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健儿,他更是有着特殊感情。1979年冬至1980年春,国家女排在郴州集训,谢新楷当了两个月“业余义务医生”,并跟随李家盈医生虚心地学按摩。至今还与国家女排保持着通讯联系。
谢新楷说“我参加锻炼,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精力为他人服务。”1980年6月上半月。同室的两位医生因公外去,他一人顶三人。接连十余天上了白班加夜班。这年8月郴州市举行职工篮球赛,他当裁判12天。每天照例在医院上一个班。目的明确,锻炼更加自觉。1980年6月,他计划一年“登苏仙岭一百次”,即每三天登一次。现在,这个计划每月都突破,10月份,他登山21次。同时,还每天两次冷水浴,隔天去市游泳池游泳600—1000米。现在,他体质越来越强壮了。当医院的职工、病人见这位“药罐子”变成了“年轻人”,问他有何“奥妙”时,他热情地介绍说:“去看《体育报》吧!”
(原载1981年3月18日《体育报》)
本文作者 湖南省体育局 周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