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开发之我见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1-11-15 09:00 【字体:

  体育产业开发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的深入,日益显示重要性,以至在1995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将其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加以讨论。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开发和市场紧密联系的实际,结合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体育产业开发的必然途径是与市场经济接轨。
  1 体育产业开发是深化体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体育产业是体育活动进入市场的部分及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其范围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体育自身价值和作用的经营活动,如出让大型体育竞赛和活动举办权、出售门票、体育活动广告;进行有偿训练、有偿转让体育人才;健身和消闲性体育经营。二是为体育运动服务的相关产业,如体育科研、体育康复医疗、体育保健食品饮料、体育设施器材、体育服装、场馆出租及为体育筹资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三是体育无形资产,如大型运动会徽、吉祥物的使用权,大型比赛的转播权,国家优秀运动队或优秀运动人员为企业作广告、体育信息服务等。
  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仍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开发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经费支出急速膨胀,上海各区下拨的年事业经费约百万元,但支出需5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每年经费缺口1000多万元。各省市区体委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也都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钱从何来,这给一贯依赖国家拨款的体育事业带来极大的困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2年发布的《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从政策上将体育划归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明确了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功能,为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体育事业新的发展途径。体育以一种产业形式推向社会,由福利性事业的运作方式向公益性第三产业的运作方式转换,与市场经济接轨,按照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开发和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领域的一场大变革。
  体育产业开发,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体育事业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用市场经济的思想和方法来办体育,形成一个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使体育的社会和经济双重价值得到更充分、更完整的体现。这给我们提出了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开发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开发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和围绕这一新课题的深入研讨和实际运作,如何寻求出一条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路子等问题。
[SITESERVER_PAGE]  2 体育产业开发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开发的首要问题是体育产业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如国家体委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指出“争取用15年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体育产业开发才能进行。这也是由体育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市场特征决定的。
  首先,体育产业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
  “从国家对产业的统一分类来看,体育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明确把体育纳入第三产业……为体育经济功能的开发和解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既然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无疑体育产业应属于第三产业,体育的经济功能也就是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这种经济功能就是它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体育产业不管是有形产业还是无形产业,都有投入和产出、流通和交换过程,这是体育产业经济价值的体现。体育产业的任何产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体育产业商品属性的体现。
  体育产业的这两种属性,为其奠定了进入市场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必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成为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体育特别是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的作用。
  其次,体育产业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水平。同温饱水平相比,小康水平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所达到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看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图书出版、体育康复、旅游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体育作为小康生活水平的一项基本内容,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人们对体育的追求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表现为直接的和间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对体育直接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间接的要求表现在体育活动的观赏享受;物质的要求表现在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服装等方面的需求,而精神的要求表现在对体育广播影视、报刊书籍的需求。人们上述要求的获得和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必须经过生产和经营活动,这正是体育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SITESERVER_PAGE]  再次,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生产交换离不开市场。体育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只能在生产和交换中体现,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也只能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满足。体育的生产活动,不外乎人才的发掘、培训,不外乎体育运动中所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其生产中所需人力、资金、原材料等资源配置取之于市场,生产出来的体育产品要体现其使用价值,也只能通过市场交换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体育产业的开发要有市场,尤其要有体育生产的资源市场和交换市场,没有这两个市场,不可能有体育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体育产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是一个开放而又竞争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它反映着竞争同供求变动、价格波动等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机联系。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促成商品价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市场价格的涨落成为商品生产者了解供求状况的晴雨表。正是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支配着所有的生产经营者,调节着人力和物质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来维持社会生产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竞争是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提高市场活动效率的关键所在。只要有市场经济,就必然有竞争。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竞争给我们提供了从事生产经营的环境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只有在竞争中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取得生产经营主动权,才能达到开发的目的,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3 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开发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产业开发,是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必然,是深化体育改革的新举措。然而体育作为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它提供的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交换、消费不完全服从一般的经济规律,还要遵循体育的规律,因此它是有条件地进入市场。体育产业开发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组织运作,离不开市场。特别是体育产业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更要大力开辟市场、培育市场。
[SITESERVER_PAGE]  第一,确立体育经济观念,将体育产业推向市场。
  体育产业开发工作,在全国早已起步。但无论开发的规模速度,还是效益;无论与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还是与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没有更新,思想认识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跟不上体育产业开发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确立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体育产业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体育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体育运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作为体育经济重要内容的体育产业,是体育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对体育的发展方式进行调整,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求一条与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路子势在必行。
  二是体育产业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管体育”与“办体育”的职能分离。体育通过“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机制转换,解决好“办体育”的基本运行机制问题,把办体育的运作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方向转化,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依托,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运行新机制。
  三是体育产业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人们文化物质生活要求的重大改革措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对于满足随着小康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体育产业的开发必将进一步发挥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健全体育市场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开发
  体育产业从总体上讲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部分,但有其明显的行业特征和性质,这是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的结果。“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体育产业开发必须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一是要培育健全生产流通体系。产品无市场,服务无对象,生产和服务难于进行,更不可能持久。二是要培育市场门类体系,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人才市场、资金市场、科技市场、信息市场。因此,必须抓好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和建立一个统一开放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促进体育产业开发。
[SITESERVER_PAGE]  第三,建立必要的法规制度,加强体育产业开发工作的管理。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建立和健全专门管理组织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管理”。加强体育市场管理,是促进体育产业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许多体育部门每年收入不少,但国有资产不见增长,出现:“增长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体育经营管理环节上出现了两个漏洞:一是资金投入不当;二是利润分配不当。因此,加强经营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不容忽视的工作。
  加强体育产业管理的另一种手段,是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的各种法规制度,如体育市场管理办法、训练收费管理办法、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办法等,使生产经营部门依法生产经营,国家依法管理和监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体育产业开发的顺利进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对体育产业开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体育产业开发的程度不平衡,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发展体育产业是新时期体育战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行动,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体育运动登上新台阶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2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本文作者 罗兴国 湖南省体委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开发之我见

1009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