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治理,就是领导,就是连续不断地决策、协调、组织、控制和指挥。正确的工作方法,是达到管理目的、实现管理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实施群众体育工作管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工作方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者根据本国实际,借鉴外国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创造了一整套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战略方针指引下,群众体育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实际,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方法有:
(一)确定政策,把握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使我国体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发展,并使之符合实际,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制订各项政策。在总政策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又制订具体政策,指导群众体育健康地发展。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有了政策,不仅使群众体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使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在施行管理时,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因此,确定政策,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
群众体育工作政策分为总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两部分。总政策是在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总方针和国家体育发展总战略控制下制订出来的、关于群众体育发展方向的政策,对群众体育事业具有总的制约作用。在这个总政策下,制订各项具体政策,分别对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发挥作用。
政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予以修订并确立新的政策。
(二)制订规划,明确目标规划,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总目标,例如某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短期目标称为计划。规划大都是原则性指标,计划则较为具体化。
[SITESERVER_PAGE] 制订规划时,要对党和政府同一时期总的方针政策及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对所管辖范围内群众体育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估价,对未来(规划制约的时间范围)发展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规划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规划大体分为对过去情况的估价,指导思想,总指标,各项具体指标,完成规划指标的措施等部分。
规划要通过有实践经验者充分讨论之后经主管部门批准才发布。
(三)加强宣传,深化意识
认识是行动的前导。不断提高体育宣传效果,对深化社会体育意识,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群众体育宣传大体通过三条渠道进行。
一是自我宣传渠道。通过群众体育部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产生影响效应。例如成功地组织规模较大的群众体育活动,形成“热点”;树立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卓在成效地工作,提高群众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鼓励群众体育工作者努力奋斗,提高群众体育工作者的自豪感。近年开展的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召开全国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及其取得的优异成绩等,均以自身的具体成果在社会上产生前所未有的宣传效应。
二是社会大众传播渠道。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体育锻炼中尝到甜头,“现身说法”;社会成员亲眼看到自己周围的人因体育锻炼而增强了体质,便会向他人介绍,等等。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社会传播,最能使人们接受。这就需要群众体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工作,提高体育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举办展示会、成果汇报会;体育橱窗、宣传资料等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通过社会成员充当义务宣传员进行大众传播。
三是新闻媒介渠道。大体有文字媒介(报纸)、语言媒介(广播)和形象媒介(电视、图片)等。这条渠道传播快、影响广,群众体育工作者要与新闻单位取得密切联系,经常向新闻单位提供群众体育活动信息,提供情况;要主动为新闻单位创造条件;要积极撰写新闻稿件。要在群众体育工作队伍中建立新闻报道网,建立通讯员队伍。
[SITESERVER_PAGE] (四)协调关系,疏通渠道
群众体育是全民性的体育运动。面对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为了推进全民性群众体育,必须理顺关系,疏通渠道。首先,要理顺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群众体育工作系统的关系,疏通“主航道”。
统一群众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指导机构,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的管理。
第二,理顺国家体育管理职能部门中群众体育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使其他各部门都重视群众体育,支持群众体育工作,不要以为群众体育工作就是群众体育部门一家的工作,形成孤军作战局面。
第三,理顺体育管理部门对其他系统体育工作指导、协调、督促的关系。做到部门体育以部门为主,体育部门主动指导、积极支持、互相配合。
第四,理顺体育系统与行业、企业体育组织的关系。行业体育组织一般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双重关系。企业中的体育组织除了纵向、横向隶属关系外,往往还有斜向领导关系。比如铁路的火车头体协,除隶属铁道部门这条纵线外,还要与当地体育部门横向联系,而如果他们又参加了企业体协,便又多了一条斜线关系。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与这些单位的关系是业务联系和指导关系,要充分尊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使他们成为本系统群众体育的龙头。
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群众体育工作便能更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五)培养骨干,壮大队伍
群众体育工作,实际上是体育群众工作,靠发动群众才能办好。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体育骨干,壮大群众体育工作队伍。
要健全体育系统群众体育工作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干部;要提高体育系统群众体育干部的素质,使之成为群众体育系统工程中的主干,通过他们去培养大批群众体育骨干。
[SITESERVER_PAGE] 培养群众体育骨干通常有以下几条渠道:
一是努力争取各群众团体、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设立群众体育组织机构,配备体育干部;
二是积极开展业余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材,为社会输送体育骨干;
三是举办体育技术培训班,对群众体育骨干进行短期专门培训;
四是为群众体育骨干提供深造与进修机会;
五是开展体育活动,让体育骨干在实践中提高;
六是有目的地培养和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技术骨干队伍,比如散布于社会各阶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辅导员等;
七是在群众体育骨干中展开评比表彰活动,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立志于终身为群众体育服务,确保骨干队伍相对稳定。
(六)组织竞赛,激发情感竞争是体育的固有属性。竞赛,是体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群众体育中的竞赛活动,对群众有着极大的鼓舞、激励、宣传和号召作用,是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掀起群众体育高潮的“杠杆”。
我国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形式多样。按部门来分,有体育系统举办的、其他系统和部门举办的、行业举办的、协会举办的;按规模分,有单项比赛、综合性运动会;按层次分,有全国性的、省市级的,地、市、县级的,还有大量基层单位举办的;按时间分,有季节性的、节假日的,也有持续很长时间的;按形式分,有按正式规程办的,也有群众随时举办的。形式多样、不同规模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可大大激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情感,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效手段。要经常组织,形成制度和传统。
群众体育的竞赛活动,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较大型的、正规的竞赛活动,要严格按规程、规则办事;组织好队伍,安排好裁判;场地设备要与竞赛规模相适应;要加强思想教育,严禁弄虚作假。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得不好,对群众体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可低估。
[SITESERVER_PAGE] (七)评比表彰,典型引路
这是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中广泛采用的重要措施,评比与竞赛一起被誉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两大“杠杆”。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国家体委从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始,已将表彰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列为全运会的一项内容;1984年起,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创建活动,两年命名一次;体育与教育部门联合举行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每年一次;此外,职工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都开展了评优活动。评比表彰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例如“体育先进县”创建活动,不仅推动了农村体育,也推动了整个群众体育,成为社会办体育,全党全民办体育的一股原动力。“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评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地位。
评比表彰树立了典型,总结了经验。这些典型和经验,成为群众体育的精华和路碑,引导着群众体育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他们的实践和经验,往往成为制订群众体育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评比表彰活动要注意质量和效果,维护评比表彰的严肃性和先进性。特别要注意防止弄虚作假;要重精神鼓励;典型要及时宣传,经验要广泛推广。
(八)建立法规,完善制度
为了实现目标和任务,必须建立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法规,以保证群众体育工作这部机器有序地运转。体育是关系到全民族健康的大事,应该做到“有法可依”。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一共有8章56条,其中有3章是关于群众体育的。许多配套性法规正在逐步制订。群众体育的管理法规中,还包括各种规章制度、条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责任制和赏罚法。责任明确,可以减少扯皮和内耗。赏罚分明,是一种巨大的管理能力。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就能将“软任务”变成“硬任务”,管理不再显得软弱无力。
规章制度制订出来之后,一定要坚决执行。要根据实践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其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规章制度要形成文件,做到“立字为据”,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SITESERVER_PAGE] (九)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没有重点,便没有政策;没有重点,便没有立体感。整个群众体育工作要有重点;每个时期的工作,也要有重点。通过重点,带动一般。
施行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现阶段,农村体育工作,以争创体育先进县为重点。在农村开展体育活动,以富裕乡镇为重点;在城市,以大中型企业和社区体育为重点。抓住重点,便抓住了关键。没有重点,终究一事无成。
重点确定之后,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保证,并制订保证重点的政策。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不搞一刀切。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差异很大。要分析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十)总结经验,研究理论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情况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指导群众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并且上升到新的台阶,为了防止少走或不走弯路,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功的经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了经验,还要继续研究,使之升华为理论。经验只能指出方法,理论才能指引方向。
群众体育工作者不仅要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还应当成为耳聪目明的理论家。不仅要掌握群众体育锻炼的指导技术,更应当掌握指挥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现代领导艺术。现代领导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决断的艺术、应变的艺术、用人的艺术等等。应用这些领导艺术,主要靠唯物的和辩证的头脑和方法。头脑不能同客观相一致,头脑不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头脑看不到事物对象的相互关系、运动变化、转化发展、对立统一,头脑不能及时地既有原则又能灵活敏锐地对发生的问题作出反应,就根本谈不上现代领导艺术。而没有现代领导艺术,就不可能科学地指导群众体育使之适合现代客观实际。领导艺术只能从理论中来,理论从研究经验中来,经验从总结实践体会中来!
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要发动群众大家来办。比如经验交流会、理论探讨会、论文报告会,这些活动能大大提高群众体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