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说,这都说明体力活动与长寿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学家发现,象在野外可活到200岁,而一旦被俘虏,关进动物园后,尽管吃住有人照顾,生活条件比在野外好得多,但它的寿命却活不到80岁。田野里乱跑乱跳的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裕”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不过4~5岁。凶猛的野猪也比家猪寿命长一倍。为什么这些野生动物比不愁吃、不愁风吹雨打、不愁凶暴野兽袭击,过着舒适安逸生活的家养动物寿命长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野生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为了寻找食物、自
卫、逃避敌人、适应外界恶劣环境的变化,而经常东奔西跑,长期过着积极活动的生活,机体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才比过着安逸生活、缺乏运动的家养动物的寿命长。
有人调查分析了18名外国历代从113~194岁长寿老人的职业,其中16人为体力劳动者,占88%。日本也有一个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材料,其中提到:有半数人在75岁时、有三分之一的人在80—84岁时都还坚持参加体力劳动。
我国对各地长寿老人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也发现有这样的共同特点:一、绝大多数为体力劳动者;二、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直到老年还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