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养生论》曰:“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这时昼热夜凉,雨水多,湿热重,老人多不思食,宜食荷叶粥,芳香化湿,开胃健脾。
进入仲秋,“一场秋雨一场凉”,《云芨七签》云:“是月行路间,勿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瘅脚软”,旅游者应记取。在《杂纂》中记载:“是月采百合,晒干蒸食之,甚益气力。”
季秋九月为菊月(约公历10月),菊花争奇斗艳。
古代医学家认为,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疠病。是月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四时纂要》中说:“取枸杞浸酒饮,耐老。”
秋初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之交(约11月)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扫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日喝二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