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训练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2-06-13 17:09 【字体:

  运动队初建时,运动员均是由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推荐的体育爱好者,少数人有一定的锻炼基础,运动技术水平很低。各运动队学习苏联的训练方法,注重控制总训练量,取得一定效果。20世纪60年代,贯彻国家体委提出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和“以政治为统帅,以训练为中心,思想教育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相结合”的全面训练方针,各队每天平均训练时间由3小时增至5小时,运动量加大1至2倍,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文化大革命”初期,运动队训练停止。1971年后,各运动项目相继建队和恢复训练。但这一时期,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为工农兵巡回表演的“开门训练”占的比重较大,正常训练受到影响,缺乏系统性,技术水平提高缓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得到加强,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在训练工作中得到重视。由于没有完全从“左”的影响中解放出来,以及工作上的失误,运动员训练出现滑坡回落。但在总结运动员队伍建设上的几起几落的沉痛教训之后,运动员训练步人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省体委以四年一届全运会为一个周期(亦称战略阶段),提出总体计划和奋斗目标。各训练管理单位、各运动队根据省体委的总体计划,从实际出发,制定周期、年度、阶段和周训练计划。各队注重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基本技术和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因项因人制宜,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不断改进和更新训练方法。同时,搜集、整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情报资料,建立技术资料和教练员业务档案、运动员技术档案,使训练工作逐步科学化。20世纪90年代,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建立了科技副教练制度。省体科所派出9名科研人员,到13个以体能为主的项目运动队担任科技副教练,对重点队员进行机能状况的跟踪测试,建立运动员机能档案,为科学训练和难、新动作的攻关提供了依据。加强了运动疲劳恢复、营养药物研究,保证运动员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训练

10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