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探索湖南竞技体育振兴理论——找准主攻方向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2-06-13 13:56 【字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体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湖南竞技体育的水平长时期在全国中下游徘徊,直至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降到全国第二十五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湖南体育如何发展,成为湖南体育界的一大课题。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国家体委曾先后在湖南召开了农村体育与职工体育现场会,说明湖南群众体育并不落后。可是,竞技体育为何上不去呢?须知,竞技体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竞技体育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具有极大的激励功能,是除战争以外最能调动民族情绪的运动。竞技体育的标尺是金牌,所谓湖南体育落后,说到底,一个最实际的事实,便是在竞技体育中所获的金牌太少,因而使体育不能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直接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抓金牌是湖南体育的实际,没有金牌就没有体育的地位,金牌是检验体育成就的最直接标志之一。多少年来,我国在奥运会上未能获得金牌,国际舆论根本不承认我国的体育地位。我国运动员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这个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里程。没有在奥运会上的15枚金牌,就不可能断言为“历史性突破”,没有在奥运会上的15块金牌,就不可能讲“踏上了体育强国的新里程”。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没有金牌也不可能引起人们对体育的高度重视。因为,在体育竞技活动中战胜对手,夺取金牌而为本地区获得荣誉的体育选手,无疑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人们从对冠军的崇拜中获得心理满足,进而热爱和支持这项事业。我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后在全国出现的“体育热”、“爱国热”,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都充分展现了金牌的社会效应。
  金牌少是湖南体育的最大实际,是湖南省广大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金牌上不去,直接影响了湖南的声誉、地位,挫伤了社会感情,影响了体育的振兴。根据这个实际,1985年初,省体委确定了“一手抓金牌,一手抓建设”的业务指导思想。六运会结束后,1988年初又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一手抓科学,一手抓管理,全面振兴湖南体育”的指导思想。七运会后,根据新周期的任务进一步提出了“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群众体育为基础,深化改革,依靠科技,狠抓开发,团结奋进,推动湖南体育再上新台阶”的思路,把体育战线上下左右的思想都统一到抓金牌、争贡献、打翻身仗上来。实践证明,金牌提高了湖南的地位,扩大了湖南的影响;金牌振奋了人心,调动了多方面的力量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金牌推动了体育战线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实践还证明,“一个中心两手抓”是一条适应于体育水平不太高、经济不太发达的湖南加速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陈邦柱同志在1989年二青会庆功会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两手抓的指导思想,用事实来证明了它是对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探索湖南竞技体育振兴理论——找准主攻方向

1009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