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开始,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扩大化的错误和农业连续三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的袭击,使湖南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由于资金和衣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严重短缺,人民群众都采取“低标准”、“瓜菜代”以渡难关。严重的经济形势给竞技体育训练、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963年,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中载:“据22个县市32所中学调查,1960年以来共挖掉田径场20个,篮球场48个,排球场31个,损坏单杠、双杠、跳箱、垫子等体操器材275件,田径器材50多件,篮、排球架、乒乓球桌《8件”,致使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1961—1962年,省体委正视经济形势的困难,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采取了积极的紧缩政策和自力更生措施,对机关和运动队紧缩编制,精减人员,对群体和学校体育,减少活动,降低要求。为解决运动队生活物资供应,将东风广场(除跑道)和省体委大院内的空坪息地开垦为菜地,并办起养猪场。同时组织射击队和水上运动队,上山打猎,下湖捕鱼。从而保证了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生活和训练,为60年代体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从1962年起,体育工作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开始复苏,并逐步掀起一次体育运动高潮。
首先,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除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经常亲临省体委指导工作外,还任命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苏纲兼任省体委党委书记。
第二,加强体育队伍的建设。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湖南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的低下,引起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特别关注,他严肃地指出:湖南是两位主席的家乡,我这个搞体育工作的也是湖南人,因此,湖南体育只能上马,不能下马,而且要快马加鞭。省委书记张平化借此机会请贺龙同志调体育人才支援湖南。1963年从国家队抽调年维泗、文志中、马纫华、刘津珍、李超等优秀教练员,到湖南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等运动队担任教练。1963年底和1964年初,又从北京体院和其他体院分配给湖南一批本科和研究生班毕业生(其中研究生6人),充实和加强了运动队伍的基本建设,这批人才从60年代至90年代成为湖南体育事业发展的骨干。为了迎接第2届全国运动会,省政府决定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由300增加到500名,并向全体运动员提出了“以跑百米的速度、跑万米的精神,把湖南体育搞上去”的口号。1964年底,运动队掀起向日本女子排球队训练学习的高潮,湖南女排为首,以日本女排为榜样,坚决按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进行训练,做到“三不怕,五过硬”(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思想、作风、身体、技术、战术过硬),各运动队的技战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SITESERVER_PAGE] 1965年9月,湖南选派230名选手组团参加了第2届全运会的18个项目的预决赛,共获得团体和单项前六名36个,其中金银铜牌14枚,未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三,学校体育步人正轨,全省学校开展了“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每天一次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周两次课外活动。1964年在学校中推行了国家颁布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使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掀起一个高潮,同时,全省培养后备力量的青少年业余体校,至1966年发展为54所,在训学生达3000人,随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学生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比赛也异常活跃。1963年举行了长沙市大学生运动会和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965年举行了全省中学生田径选拔赛并组队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列团体总分第13名。这些运动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四,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的号召,在企业和农村中,以民兵和青年为主要对象,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推行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各级体育部门利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利用“六·二四”毛泽东畅游湘江的纪念日,组织群众性游泳活动。
1962年职工体育开始回升。1963年以推行第四套广播体操为重要内容的体育锻炼活动,有组织地进行。仅衡阳市有60%的职工参加做广播体操,全市基层职工运动队和锻炼小组由1962年的69个600余人,发展到1963年的539个12360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2%。1964年6月,省体委在衡阳市召开城市体育工作现场会,国家体委转发了衡阳市《面向基层做好体育工作》的经验。次年6月在国家体委召开的全国群体工作会议上,衡阳市又介绍了群体工作经验。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省的25个市县和武汉市的8个区的体委干部专程到衡阳参观学习。
1963—1966年,积极培养和充分发挥农村体育骨干的作用,使农村体育工作得以迅速恢复。1965年中共湖南省委提出了“体育工作面向农村”的方针,省政府发出了“加强农村俱乐部”建设的指示,使农村俱乐部成为农村体育的主要阵地。1966年元月,省体委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规划》中统计,全省田个县,农村体育开展较好的有31个县,一般的29个县,较差的27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