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初探地掷球运动的体疗作用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4-07-13 14:28 【字体:

湘钢老年体协 陈碧雯

  法国医学家蒂素曾说过一句名言:“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目前在世界上风行的地掷球运动正是一项特别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它运动量小,动作缓慢柔和,没有剧烈的冲撞,对老年人来说,可曰是“形劳而不倦”的有氧代谢运动。
  一、地掷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地掷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项目。据史料记载,地掷球运动起源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那时,人们用石头磨成圆形的球,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进行投掷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方法简便易行,兴趣浓厚,很快被人们所喜爱并广泛流行起来。在古罗马时期,奥古斯都王本人就爱好地掷球运动,并倡导和鼓励人们在广场和马路上进行这种游戏。到中世纪,这种游戏在西欧诸国兴起,节日里,广场上到处可见人们聚集一起玩球的情景,农闲时,这种游戏更是广大农民喜爱的娱乐活动,他们用橄榄木制成硬木球代替石头球玩耍。到了19世纪末,现代地掷球运动在欧洲得到进一步发展,随之传到南美、北美和大洋洲等地,并被当地人们所接受。1983年,国际地掷球联合会在瑞士基阿索成立,并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决定举办世界锦标赛。目前,国际地掷球联合会会员国已发展到50个,遍布世界各大洲。
  1984年7月我国举办首期地掷球培训班,请来意大利专家讲课,从此,地掷球运动在我国正式开展起来。1986年,中国地掷球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6月国家体委在西安体院举办了全国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至此,我国地掷球运动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时期,全国性比赛逐步形成制度。地掷球运动技术简便易行,富有情趣,且益于健身,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几个省市开展地掷球活动。
[SITESERVER_PAGE]  二、地掷球比赛方法介绍
  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赛在一块长26.50米,宽4.50米,四周用高为25厘米的围板围成的沙土地或塑胶场地上进行。比赛用球有大球和小球两种,大球重量是920克一1000克,直径11厘米,为队员投掷用球;小球重量是60克,直径是4厘米,为比赛的目标球,裁判员根据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来判断双方得分多少。大球和小球均由合成塑胶制成。
  地掷球队一般由6人组成,领队、教练各1人,队员4人(设队长1人)。比赛设有团体赛和单项赛。团体赛进行三项,按三人赛(3对3,每人掷2个球)、单人赛(1对1,每人掷4个球)、双人赛(2对2,每人掷2个球)的顺序进行。单项赛只进行其中一项。
  在地掷球比赛中,运动员采用滚靠、抛击、滚击三种投掷技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运动员运用滚靠球技术,使掷出的大球沿地面滚动去靠近小球。运用抛击球或滚击球技术,则是直接或间接将对方球击开,使其远离小球;或去撞击本方的大球,使自己的大球更接近小球,或撞击小球,使小球远离对方的大球,而接近本方大球。很显然,三种技术动作的运用均围绕着小球的争夺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使每次掷出的球产生有利于本方的布局,从而获得比分与胜利。地掷球比赛的形势往往是瞬间即变,制约与反制约贯穿于比赛的始终。经常从事地掷球活动的人,不仅能使全身的肌肉得到锻炼,而且能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沉着、机智、顽强和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种运动由于设备简单、技术易掌握、运动量不大、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是一项特别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地掷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地掷球技术是运动员以动作的形式作用于自身和球体来完成掷球任务的方法过程,并表现出各种动作的专门性。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智慧、技能、素质、修养等都是通过其掌握的技术而表现出来的。其技术应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符合运动员个人的特点,符合地掷球比赛及竞赛规则的要求,体现其运用技术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协调性,老年人如能有效地利用地掷球技术,坚持经常、科学地训练,并在临场中得到充分发挥,定能达到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SITESERVER_PAGE]  三、地掷球运动的体疗作用
  通过对地掷球运动的认识和方法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地掷球运动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它的趣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体疗作用。运动员在反复完成球的滚、抛、击、守、挤、撞等动作的过程中,可使人的心、脑、肺、血、指、臂、腰、腿都得到锻炼,从而可以取到劳而不疲、延年益寿的体疗作用。
  1.调节神经系统,消除疲劳,促进代谢,增强体质
  “太阳不照临,医生常进门”这句谚语证明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地掷球场一般都在户外,空气新鲜,阳光灿烂,在此环境中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钙含量,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危险,使合成和分解代谢趋向平衡,提高细胞酶活性,改善组织器官营养与机能,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激素的调节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明显的抗疲劳,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
  2.对健康长寿有益的有氧代谢运动
  地掷球运动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需要人的调节机制启动大脑,心肺等努力工作,加快呼吸和心跳,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血管舒缩功能,增强了呼吸功能,由于其运动量属轻,中强度,运动员心率一般保持在大约每分钟95—120次范围内,运动后不感到疲乏,可见地掷球运动是对健康有益的有氧代谢运动。
  3.改善血液循环和防治高血脂、心、脑,肺等疾病。
  高血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血脂合成与处理失去平衡,而地掷球运动中的握球、伸腿、屈膝、甩手、弯腰、摆臂、蹲式、半蹲式、站立式等重复动作有处理血脂的作用。它通过促进肌肉的脂蛋白脂肪酶而影响甘油三脂的作用,从而促进脂质的代谢,降低血脂的浓度。高血脂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老年人如能长期坚持地掷球运动结合适当控制饮食,可消耗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运动时间越长,消耗脂肪就越多,血脂降低就越明显。人的血脂正常了,就增强了全身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改善心、脑、肺功能、增强四肢肌力,使关节和肌肉韧带得到锻炼,对骨性手关节炎和腿关节退性变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SITESERVER_PAGE]  4.五指握球训练,对手掌穴位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人的手掌中有三条经络通过,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肺主气、心主血。为击中或靠扰目标球,大球通常会在运动员两手中来回活动,此举对手掌中的这些穴位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经常坚持握球训练,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煦肌肤,防治手指麻木,强身健骨。
  5.增强心脏的功能,
  长期坚持地掷球运动中助跑、甩膀可使心肌收缩有力,心脏每博动一次泵出的血量增多,心博频率减慢。参加血液循环的毛血管增多,冠状动脉的循环机能得到改善,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有助于防治冠心病。
  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增加了氧气对身体各部位的供应,从而推迟了肺部和整个人体的衰老过程。
  6.防治腰肌劳损
  新鲜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离子,一般室外的负离子为室内的200一300倍,老年人多吸收一份负离子等于多增加一份维生素,在掷球运动滚靠、滚击、抛击技术运用中,运动员将多次重复弯腰,屈背动作,这样可以加强腰肌锻炼,长期坚持训练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以达到防治腰肌劳损的目的。
  7.防治和缓解肩周炎疼痛功能
  由于慢性劳损、软组织退行性病变、代谢障碍,受凉或缺乏运动通常可引起肩部疼痛。它的症状使患者关节内收、外展、上举、后伸、内旋等几种活动均受限制,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病程越长,危害越大。地掷球运动中运动员实施击、抛球训练时,持球手臂以肩为轴由后向前摆送,将球从手中柔和、匀力掷出,这种动作完成过程,能软化及牵拉肩关节周围的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疏道经络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及周围组织营养,消除功能障碍、消除疼痛、使关节的活动逐渐恢复到正常。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仙方何处寻,不在医院在自身”。坚持地掷球运动训练将给老年人带来延缓衰老的良药仙方,地掷球运动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理想项目。

  参考文献:
  高卫、吴立春等《学会打地掷球》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2月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初探地掷球运动的体疗作用

1009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