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渝 李学君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系 重庆 邮编400047
摘要:新世纪我国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文化教育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必将多元化、多深入的发展,社区体育活动必将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人文化。虽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仍存在着种种弊病,与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城市社区体育高度发展的趋势是不可磨灭的。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必将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与时俱进,使之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符合我国民族传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发展
1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意义
社区体育是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能增强社区人民的体质,提高社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可以丰富社区人的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感情,对人们进行思想、品质、意志、作风等方面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社区,社区即指一定的区域聚居的群体或聚集在某个地域内的若干群体和社会集团(包括家庭、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功能的社会生活单位。它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性范围的限制性。二是生活文化的共同性。而社区体育建设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社区居委会组织管理,在社区开展的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社区内的居民,包括家庭、团体、厂矿、企事业、机关单位、政府机构,兼含学校、竞技体育等方面,是在一定社区地域内进行的体育行为总称。本文以城市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
[SITESERVER_PAGE] 2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是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体育大都由政府管理,统一安排场馆、时间、内容及运作,管理内容较为笼统。各社区职能部门又没有设立相应的社区体育相关部门,缺少了具体的体育管理组织和执行机构。因此,体育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开展,完全依赖于社区居民对体育的积极性。而作为社区职能部门的社区居委会,距离真正代替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所赋予的管理责任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表现是居委会负责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较少,工作方式具有较浓的行政管理色彩,没有认真贯彻社区体育活动应坚持“业余、自愿、多元化、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管理原则。职责的模糊,使社区体育活动处于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管理关系中,居委会受上级政府部门领导,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行例行公事式的强制性体育活动。居委会承担的工作中,有80%的内容由政府职能部门指令性下达,其中体育活动所占有的比例甚少,过重的事务性工作弱化了居委会的自治组织和管理职能,削弱了社区体育的管理。使社区体育处在一种无明确管理、职责不清的半瘫痪状态。在此情况下,很难想象社区体育将有何作为。
2.2 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展开的。但在人们谈及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中,往往忽略了社区体育的发展。部分人认为社区体育只是为体育而论体育,与社区建设无关,而完善的社区体育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人们总习惯地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对社区体育的总投入。甚至认为社区体育只是体育领域范畴内的事,与社区发展无关,把体育从社区发展中孤立出来,因而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2.3 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不足,制约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日渐增长的需求
就社区而言,社区最小单位是家庭,个个家庭成员又来自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城镇居民。为了达到社区人健康、健美、娱乐、医疗的目的,那么必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元化体育活动,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这种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其一,发达的社区经济条件和社区居委会的严密组织、管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管理尚不成熟的今天,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呈现出活动单一,缺乏多样性的局面。其二,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社区人是来由不同的单位成员所组成,对社会体育活动的意向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单一性,组织管理的不严密和社区人日渐丰富的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所形成的矛盾,阻止了一部分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愿望,一部分人加入了社区以外的活动,例如:健美城、健身中心等具有一定商业性质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违背了社区为实现“全民性健身计划”的目的而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从而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SITESERVER_PAGE] 2.4 场地器材设施的严重缺乏,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前程条件
社区体育,主体是体育,而体育这种项目的文化特殊性在于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是必须占有场地空间及器材。从我国社区体育活动之场地器材来看,其质量,数量及配置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条件的严重匮乏、经费短缺视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因此,现阶段达到的只是对居民健身要求有所缓解,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社区人民这方面的需求。那么场地器材设施的兴建、添置、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场地器材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可以对扩大居民的锻炼空间,锻炼选择的余地,锻炼的效益和兴趣。完全“徒手”进行锻炼不是未来社区体育发展的方向。另外,社区体育场地、器材保养与维修也是一个很重要问题,从我国各城市的经验上看,我国健身工程中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保养与维修应该是无从管理。要做到这一切,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社区的经济发展也就是决定着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经挤支持不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区体育发展根本因素,这一矛盾还可能长时期的存在。
2.5 社区居民对体育健康价值认识不够,需求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体因素
首先,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之风已渐成气候,但是还较少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体育作为休闲、娱乐、健康、培养人综合素质手段的价值尚未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据统计,在不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当中,居民的健康意识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36%的人没有时间,27%的人没有精力,21%的人没有兴趣,16%的人没有人组织没有人进行指导,没有合适自己的体育器材。
其次,从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城市居民在衣、食、住、行几方面支出所占的比例还相当大,在劳务消费水平(包括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是很低的。2000年城市职工仅为103.2元,占总消费的10.48%,其中体育消费更是甚少。因此,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决定了对体育健康价值观念的态度。伴随着体育社会化,人文化的潮流,这一因素有望得到改善。
2.6 社区体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对薄弱和专职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我国城市社区专职的体育人材缺额较大,据部分社区统计,平均628.2的人仅有兼职从业人员一名,平均4820人仅有专职体育从业人员一名。社区体育指导员在质量上也表现出担忧,研究生水平仅占2%,本科水平仅为14%,经过专业培训的占36%,还有大部分只具有业余水平。在指导锻炼方面,大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示范、讲解能力偏低。由于体育基础知识差,医学知识差,讲解内容多数较肤浅,这一切都不利于社区体育,大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又缺乏专门培养社区体育人材的教育体制,这样必然导致社区居民活动的盲目性,无组织性。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高度社会化,人文化,科学化的方向背道而驰。因此合格的社区体育专职人员的指导与居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活动良性发展韵必然。如不及时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必将在战略上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
[SITESERVER_PAGE] 3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思考
3.1 政策管理体制的致革和制度的创新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在政府职能逐渐分解的同时,从而是我国社区体育结构上得到了一定变化。 市场经济是“行业体育”的逐渐瓦解,政府的管理职能下降,首先是要从管理体制上的“政社分离”,进行制度创新,政府的大量的人,财,物于社会体育的状况相应减轻,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组织人们的体育活动,而是转移各社区,街道来实施。同时作为社区居委会和街道而言,要把转变社区主要办事机构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观念,将对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益的综合管理权赋予民选的社区居委会,使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而政府的权力下放并不是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而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将社区体育具体组织管理的问题明确归由居委会管理。政府则帮助社区解决一些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比如社区体育发展的长远规划,社区体育人材培养,多元化资金投入,体育配套器材设施的建立等。至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资金上,则由政府资金投入与社区自筹资金相结合成为社区体育资金的主要来源。
3.2 转变观念,发展社区经济,推动社区体育发展
发展社区经济,提高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从80年代初期,国家实行三个五年以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世纪初,十六大的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全国人民将全面进入小康水平”的号召,他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将大幅度的改善,它标志着社区居民对文化,娱乐,健康教育方面的要求的增加。发展社区体育将成为社区中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认识到这点,以经济发展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将作为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体育进步了,又作用于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充分调动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使社区体育的发展完全建立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真正的依附于社会经济发展。从以上观点来看,社区体育的发展也将逐步得到改善。
3.3 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高社区居民的统计合作的意识
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要能吸引社区人群,就必须符合人群的要求,开展内容多样的体育运动。上午区体育主要是由居委会的组织和居民的自发参与。除大型的综合运动会以外,大多数是分散、小型、多样的自发性活动。主要可以开展一些如:跑步、散步、健身操、武术、跳舞、游泳、棋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等。
同时,体育产业的不断完善,可以利用体育健康来进行交际、休闲、保健的人群也正在增加,这些也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有益补充。此外,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组织社区群众去观看例如:甲A足球,NBA篮球比赛,增强社区人们的社区观念和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还可以组织以家庭、楼层、小区为单位的小型对抗体育比赛,使社区活动更贴近人群,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团结,使社区居民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
3.4 社区与学校的联姻逐渐兴起,将为社区体育提供大量的软硬件环境
新世纪的社区体育发展,关键环节在于社区与学校体育的开展、协调。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区与学校就像两个互不干涉的团体,交往不多,联系也不紧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开展,社区与学校的不往来的局面被打破,社与校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学校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场所。其好处在于:学校有较完善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专业的指导员,使社区居民能满足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同时也能使社区体育活动更加组织性科学性。其二,能节省体育事业经费上的不足,也避免了准资源的重复利用。
[SITESERVER_PAGE] 3.5 社区体育人材的培养的必要性,是建立社区体育的人文化,科学化的前提
社区体育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世界发展,有社会体育特色,有熟练操作能力和良好服务意识的通识人材。专业培养方向是社会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培养社区体育人材首先要提高人材培养的规格,培养复合型人材。如注重体育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在运动技能上也应有所专长。特别注意外语方面的能力,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知识。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应加强社区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如体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法学、工具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6 做好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加强社区人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社区体育的宣传工作是实现管理工作的重要侧翼,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是社区体育发动的灵魂。失去宣传,社区体育工作将一筹莫展。
社区体育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对体育的观念,调动社区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适时的宣传社区体育的好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排除那些人对社区人健康的不利因素。它还可以引起各行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对社区体育的重视,这要做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社区体育经费和更好的活动条件和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因此,社会各级应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
总之,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体育教育、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社区体育设施、社区体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宣传的不断深入、政府的重视、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加强、体育社区产业化的进程。我相信社区体育运动将高度发展,全民健身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叶宝华.厦门市社会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院学报,2002
[2]丁峰.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成都体院学报,2002.5
[3]孙淑惠.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有关问题探讨[J].成都体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