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体育局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其土地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辖100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55万多,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3.1%。张家界市于1988年5月建市,下辖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慈利县、桑植县。张家界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著称于世。
建市以来,勤劳智慧的张家界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随着物质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体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六年来群众体育正逐步走近群众,走进人们的生活。
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后离不开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也离不开人的体质。”可见国民体质已成为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引导全民健身活动,使群众树立正确健身观念,是提高国民体质的有效途径,是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纲要》的重要手段,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开群众体育就是按照“三个重点,一个目标”的要求去实施。三个重点,就是学校体育以青少年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以此构筑全市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一个目标就是我市群众体育力争步入全省中上水平。六年来,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三个重,张家界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一、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目的,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大力繁荣农村体育我市拥有比较深厚的农村体育工作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突出,硬气功和武术享誉国内外,硬气功大师赵继书曾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10个国家,南北大侠杜心武半个世纪以来仍为人们耳熟能详,桑植县和慈利县均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自1998年以来,张家界市两区两县的各个乡镇从加强领导、健全农民健身运动组织入手,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目的,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经常开展农民健身运动,有效提高健身普及率。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将文体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体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乡镇党委和政府,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会集资和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资办法,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文体竞赛活动开展。近几年来,全市各乡镇平均投入20多万元,新建了集歌舞厅、影剧院、篮球场、娱乐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建立健全了健身组织机构,保证了群众健身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SITESERVER_PAGE] (一)农村体育以民间体育活动为依托,以挖掘丰富的民间文化积淀为目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农村体育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奔小康的步伐。
我市农村体育活动经常,形式多样,锻炼身体,服务旅游,在生活富裕的小康村,提出了“健康奔小康”的响亮口号,农村文体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全民办体育、社会办体育蔚然成风。现已形成了以集镇文化活动设施为中心,以各类社团组织和村组文体组织为支持的良好发展格局,办出了效果,形成了特色。在相对较贫困落后的乡镇,体育经费紧张,体育设施简陋,但领导认识高,党委、政府把体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量挤出一定的经费,开展小型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异彩纷呈。我市农村体育十分重视将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将现代体育项目普及推广,做到村村拔河队,秋千队,象棋队,村村有龙灯、花鼓、狮子灯,每逢节假日都要举办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体育活动,如乡镇农民运动会,友好乡镇篮球比赛,平时,田间地头,溪边林间都有掰腕子、扭扁担劲、高脚马、踢毽子的村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二)全民参与是农村体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各乡镇把群众活动经常化、竞赛活动制度化当作群体工作的重点来抓,并做到了规律性、针对性、经常性和灵活性“四性”统一。规律性是指把逐年形成的规律列入当年体育活动计划。如“三八”歌咏赛,“五四”游园会,“六一”少运会,“九九”敬老节,“十一”农运会等。由于竞赛形成了规律,促使体育爱好者尽早开展锻炼,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参赛质量。针对性是指按不同层次和年龄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如少儿赛的机敏灵活,妇女赛的心灵手巧,青壮年人赛的技巧素质等,以提高活动效果和参赛人次,扩大参赛面。经常性是指利用节假日及早晚空闲时间开展竞赛活动,如村与村的篮球邀请赛,单位与单位羽毛球友谊赛,家庭与家庭的插秧比赛,庆典活动表演赛等,激发农民体育活动的热情,以达到全民健身目的。灵活性是指根据人民不同爱好开展灵活多变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舞狮、阳戏、武术等,使人们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局限于球类和田径,只要有利于健身,就有竞赛的意义和价值。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体育搭建的平台,毗邻乡镇人民往来密切,在交往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推动了各乡镇先进科技,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各乡镇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村体育前景一片光明。
[SITESERVER_PAGE] 二、以引导居民健康休闲为目的,与居民强身健体相结合,大力繁荣社区体育
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正式颁布实施,对拓展社区体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市体育的社会渗透力和发挥体育多种功能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展示。近几年来,张家界市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体育迈上新的台阶,组织社区成员经常开展体育健身竞赛、表演和体育交流活动,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社区体育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等,已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据统计,全市27个街道办事处已有95%的成立了体育协会。为方便群众健身,目前,全市已建有社区辅导站30多个,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全面启动全民健身工程,有许多社区建起了一站(体质监测站)、一房(健身房)、一室(乒乓球活动室)、一场地(健身路径活动场地)。其中,我市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吴家峪社区,永定区崇文街道凤湾社区,永定街道教场社区被湖南省体育局授予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一)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居民的大社区观念。
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开发单位职工,上班是干部职工,下班是社区居民,在各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积极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发动辖区单位参与体育共创共建,每年有70%以上单位参与球类、健身舞、腰鼓、秧歌等经常性体育活动。在他们的发动和带动下,居民参加健身的积极性与日俱增。
(二)以活动为载体,经常开展体育活动,以检阅和巩固社区体育工作成果。
社区体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要抓好社区体育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社区群众感受到社区体育活动的乐趣,直接感受到社区体育活动带来的好处。以前,由于各项基础条件差,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意识较淡薄,积极性不高,为把社区群众领进社区体育大门,培养社区群众自觉参加体育的意识,主要抓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激发群众的体育热情。几年来,各种登山比赛、春节趣味体育比赛、中老年健身舞大赛,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会,老年人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接连不断,参与比赛和参加活动的群众每次都近万人,有效的激发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热情。二是通过文化与体育的“联姻”培养群众参与体育的激情。在社区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文化与体育的结合,以此增强社区体育活动的艺术性,可观性和娱乐性,调动广大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三是努力扩大社区体育活动影响力,造就部分群众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痴情,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充分展示社区体育人才能力,展示社区体育活动的魅力,展示社区体育项目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社区体育工作。几年来,社区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的人少了,疾病缠身、药不离口的人少了,他们在社区体育活动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在社区体育活动中根治了疾患。目前为止,全市社区常年体育活动参与者达到了社区总人口的30%。
[SITESERVER_PAGE] (三)培训骨干,提高社区开展体育活动质量。
体育运动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特点,所以要想真正活跃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必须有一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体育知识技能的骨干队伍。几年来,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单位体育人才的优势,吸收体育教师、工会体育干部、离退休人员和体育积极分子,请他们担任社区体育指导员。同时社区还派人参加省市体育部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余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各个站点,积极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并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为提高社区健身水平、健全社区健身队伍贡献力量。
(四)不断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投入。
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社区体育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社区群众,社区体育活动主体就是要有满足广大社区群众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和器材设备,近年来,我市社区体育设施从一片空白到基本上每个社区有配套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开展社区体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体教结合,大力繁荣学校体育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来,张家界市学校体育得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学生体育成绩纳入升学成绩的组成部分,使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保证了“两会、两操、两活动”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张家界市现有大中小学校98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年年为各级体育专项院校和社会体育组织输运了大量的体育骨干,全市每年一届的大、中、小学生运动会长年坚持举办,各级各类学校自行组织单项运动比赛及校级运动会每年累计千次以上,整体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也逐年有所提高。
(一)领导重视,坚持“以人为本”。
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体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校行政领导和体育组教师为成员。并制定了《体育工作规程》,使学校体育工作有章可循。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体育投资力度得到加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通过引进先进经验,扩大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培训,跨省、市进行业务进修和学习,积极开展教学比武,促进教师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张家界一中15名体育教师就有2人次参加全国培训,10人次参加省级培训,12人次参加市级培训,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达100%。
[SITESERVER_PAGE] (二)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推行“二个标准”。“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的普及性体育活动。为了普及传统项目的开展,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项传统项目运动,使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占学校总数98%以上。
在体育教学方面,严格执行体育课《课堂常规》,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全市各学校每周开足2节体育课,认真组织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成绩统一上报存档。为了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明确规定,体育课外活动上课表一律不准作其他内容安排。
学校大力加强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严格掌握测验标准。其中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张家界一中学生体育合格率保持99%以上,达标率自1998年来一直保持在96.7%以上,特别是2002年已达99.17%,2002年开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市有试点学校10所,合格率均达到97%以上。
(三)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
为了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张家界市体育教育着眼于普及,兼顾提高。体育活动课不仅仅是常年枯燥的跑、跳、投,而是根据本地特色,开展了多种参与性较广,民族特色浓郁的特色课,如土家摆手操、高脚、秋千等。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注意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着重体育教学的艺术性,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全市大中小学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应有尽有,有校级的田径运动会,共青团、学生会、年级组举行的拔河、登山赛,足球赛,篮球赛、接力赛、棋类赛、广播操赛,使学生参与率达100%。同时,认真开展青少年俱乐部创建活动,张家界一中正式挂牌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制作了有俱乐部会微的会员证,积极发展会员,俱乐部开放日凭会员证免费进入并有专职教师指导。今年,我市又上报了慈利一中,桑植贺龙中学作为创建青少年俱乐部依托单位。
[SITESERVER_PAGE] 四、主要措施和作法
2001年机构改革,单独设立了张家界市体育局和区县体育局,给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承办了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奥运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全国象棋等级赛,国际武术邀请赛,五城会激流回旋比赛,全省大众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多种高规格、影响大的赛事。张家界市的体育热潮一浪接着一浪,农村体育、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措施和作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了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计划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各区县都把全民健身活动纳入了双文明考核的范围。二是加强了群众体育队伍建设,健全了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结合机构改革,群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群众体育单位和社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各区县文体站都配备了一名文体专干,专门指导、协调、组织文体活动。各类行业体育协会和体育项目以及基层的体育组织也得到了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六年来,我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区县、乡镇、学校的体育活动百花齐放,热热闹闹。春节文体活动周、乡村运动会、学校体育等都办得有规模、有影响,运动员参赛积极,群众观看踊跃,使我市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全民健身的氛围越来越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多发挥乡镇、社区、学校、各体育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多组织一些群众喜爱的比赛和活动,活跃人们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市的全面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开展体育活动人员不足。要把体育“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
(二)城市社区开展健身活动的场所、器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今后应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捐建全民健身器材,会同各级政府,加快对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和全民健身器材的投入,做到齐抓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科学、文明、快乐的健身环境。
(三)学校体育应改变过去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因人设项,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锻炼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