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杰
长沙楚怡小学为陈润霖先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创办。陈先生号夙荒,湖南新化人,生于1879年,殁于1946年。1901年陈先生赴日本留学,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学成归国后,决心以教育救国为己任,故将全部精力投入创办新学。
楚怡小学创办之初,在长沙市营盘街佃屋教学,学生仅7人。民国二年(1913)陈先生购长沙市储英园劳氏宅第为校舍,并大加修葺,学生亦逐年增加,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下期,学生增至700余人,校舍扩至900多平方丈。一时名师云集,设备充实,成为一所六年制12个班的完全小学,并附设幼儿园。楚怡小学与陈先生1914年创办的楚怡工业学校、1923年增办的楚怡中学及幼儿园,四部联合,形成楚怡三校一园的体制。
楚怡小学历来重视体育,体育设施亦很齐备。民国初年,该校就兴建了体育馆,馆内有肋木、吊竿、吊环、单杠、双杠、平衡木、哑铃、竹木刀剑,篮球场、排球场、足球与救护用具;外操场设有浪桥、秋千、沙坑、篮、排、网球场、小足球场;教室走廊设有乒乓球台,楼房上下安有梭板,还有供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的全套设备。进入20世纪20年代,学校除露天操场外,还兴建了风雨操场。露天操场增设了撑竿跳高、跷板、爬竿、滑梯等,风雨操场备有旱冰鞋,可供学生学习滑冰。此外还新修了一座规模较大的体育馆,可进行篮、排球比赛,增设了爬梯、横梯、跳箱、垫子等。体育馆几经灾难,第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因放映无声电影起火被焚,重建后又因1938年12月长沙“文夕大火”被毁。
正因为楚怡小学十分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该校自创办以来,在体育设施上总是不断添置修建。长沙“文夕大火”使该校共损失约15万多元的财产,其中体育设施就达4万多元,占全部校产的31.41%。
[SITESERVER_PAGE] 楚怡小学对于体育教学,首先聘请有良好品德修养,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体育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该校任教体育的有著名体育教师黄醒、陈奎生、张白黄、黄风岐、杨展、李蔚春、杨国勋。据1915年曾在楚怡小学读书的唐力修回忆说:“黄醒老师多才多艺,不仅擅长体育,而且对于音乐、诗词也很爱好。黄老师上课比较注重走步、队形变换、徒手体操、攀缘、跳跃、器械操等。”黄醒还主编《体育周报》,在全国发行60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23年2月至1925年7月,陈奎生老师任楚怡小学体育部主任。他把该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即在过去注重走步、徒手操、队形变换、攀缘、跳跃、器械操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球类和田径运动。1923年入楚怡小学至1928年毕业并在楚怡初中读书一年的李锐说:“楚怡确实是德、智、体、美四育并进,有各种完善的专科教室,有体育馆……”,又说,“我至今喜欢运动,爱好美术,追求知识,也是在楚怡受的熏陶。”1924年人楚怡幼儿园,从小学、中学,一直读到楚怡工业学校毕业的黎茂才在回忆中说:“下课了,从楼上坐梭板直滑而下,在走廊上争相打着乒乓球,或是去东侧的运动场活动,那里有篮球、排球、跳高、跳远……北面还有体育馆.陈奎生老师教我们打球,教我们如何锻炼。”
1924年第二届华中运动会在长沙市协操坪举行,陈奎生率领楚怡小学的团体操运动员240人参加表演,并担任全市国民学校2818名学生组成的团体操指挥员。张白黄、黄醒率领楚怡高等小学部90人参加表演,并担任全市高等小学1821名学生组成的团体操指挥员。黄醒还在这次大会上任编辑部总干事。
黄醒、陈奎生在第七届省运会后,倡议省运会应在全省各地轮流举行,获当局同意。第八届省运会便改在衡阳市举行,第九届省运会在常德市举行。
[SITESERVER_PAGE] 楚怡小学的体育课,由于黄醒、陈奎生、张白黄等老师的锐意改革,为全省的小学体育教学树立了一个榜样,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1947年楚怡小学迁回长沙市区后,省立一师毕业的杨国勋来楚怡小学任教体育,他对小学体育教学摸索了一套较完整的方法。低年级按照儿童各阶段身体发展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注重不良姿势的矫正及卫生习惯的养成,以训练其初步运动技能为原则,每周授课120分钟。在中年级上课时,除准备活动外,多采用团体竞赛性游戏的方式,训练其遵守操场规则、维护集体纪律的良好品德,增进其爱护集体的精神,每周授课80分钟。高年级主要分组轮流进行各种球类、田径运动,务使其对各项运动具有基本的认识及最正确的姿势。对运动的规则及秩序,要求严格遵守,并经常用比赛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每周授课亦为80分钟。对低、中、高年级的课外体育活动,除每日上午第二节课后举行课间操外,高、中年级多做步伐操练及徒手体操,低年级多做团体游戏及韵律拍掌15分钟。此外,各年级每日课余运动40分钟,高、中年级分班分组轮流进行各种器械、球类活动,低年级组在老师指导下,自由活动。
楚怡小学还经常开展各种运动竞赛:高年级常举行篮、排、乒乓球班级比赛;中年级举行跳绳、踢毽子、拔河班级比赛;低年级组进行各种游戏比赛。此外,该校还经常与兄弟学校进行田径、球类的友谊比赛,成绩往往名列榜首。1932年1月8日《大公报》载:长沙市小学篮球比赛,第一阶段于1月7日揭晓,市立三校、一中附小、长沙一高小、楚怡小学四校获胜,再由四校循环角逐,最后楚怡小学夺得总锦标。由于楚怡小学一贯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所以学生受益终身。
原载:《湖南体育史料》第六辑1987年5月
文章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