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奋斗,安化培育的羽毛球冠军,像雨后春笋,终于破土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九妹子——唐九红这个从安化穷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挥舞着洁白羽球,辗转翱翔,振翅高飞。
长天中,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安化人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1991年5月,是九妹子羽毛球生涯中特别重要的时期。此时,第七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正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世锦赛桂冠象征着羽毛球单项的最高荣誉,九妹子当然知道这块金牌的分量,她瞄准了这块金牌,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飞去。
两年前的第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队获得了除混双以外的4枚金牌;4年前的第五届,5块金牌尽收中国队囊中……这么说吧,自从1983年5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届世锦赛上,李玲蔚和林瑛、吴迪西首次染指此项赛事金牌以后,多年时间里,中国羽毛球水平处于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充足的后备人才、雄厚的教练队伍、良好的运行机制,构成了中国羽毛球长盛不衰的三大支柱。
而如今,正值中国羽坛更新换代时期,李玲蔚、韩爱平等一批名将相继挂拍,宝刀未老的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等面临全面挑战,而后出班的唐九红、黄华等,能不能填补老将退役后留下的真空,还是个未知数。
封后之路哪有那么容易!
此次世锦赛,欧洲三国丹麦、瑞典、英格兰,羽毛球水平独霸一方,曾几何时,横扫千军,在世界羽坛让人不敢侧目!更厉害对手是中国队自己的邻居,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它们的单项实力都与中国队难分伯仲。这几个国家队的队员,因为频繁的赛事,互相之间套路十分了解。中国羽毛球队要想获得好成绩,关键还是要自己临场发挥。
此时更有人担忧:在前不久的全英羽毛球赛中,中国队派出唐九红、黄华、周雷三员大将角逐女子单打,结果空手而归。唐九红、黄华都是在半决赛中败在了印尼两女将手中。这一结果在所有关注羽毛球的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震惊、遗憾之余,人们不禁担心起此次世锦赛中国女队的前景。届时,印尼名将王莲香、莎尔文达等将再度成为中国队的强劲对手,而且与全英赛相比,参加的人数更多,比赛的难度更大,中国女队会不会重蹈全英赛的覆辙?
那是九妹子备受煎熬的时刻!
九妹子知道,世锦赛女子单打的分区形势已经明朗了,她在上半区,同区的强手有丹麦的尼德加尔德和印尼的王莲香等。如果不出意外,她将与尼德加尔德争夺半决赛权。虽然在过去的数次交锋中,九妹子都战胜了她,但近年来这名丹麦名将进步较快,对她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如果闯过了这关,九妹子将同王莲香争夺决赛权。王莲香是中国队的头号劲敌,也是九妹子的老对手了。近两年来,她接连不断地战胜过九妹子、黄华、周雷等中国名将,可谓锐气逼人。与她较量,必须全力投入。
“与王莲香打,能否取胜,我当时真的没有把握。但我有信心,而且信心十足。因为我属进攻型打法,如果比赛时身体状况处于最佳,凭我的速度、力量,完全可以控制王莲香。好在全英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自感身体状况不错。虽然当时训练量很大,但都坚持下来了。教练也根据印尼选手的技术特点对我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当时,我除了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外,教练还要求我们抓紧心理训练。为什么呢?同王莲香这样的名将交手,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的情绪,尤其是在相持或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过去有几次比赛,我都是因为过于急躁而失利的,这次比赛我当然要吸取这一教训。”20年后,九妹子回忆起那场比赛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4月30日,第七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布龙比体育馆开幕,与这一赛事同时开幕的还有第二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两赛一并举办,更是热闹非凡。本届比赛在世界羽坛规模空前,共有700多名羽毛球精英参加角逐。他们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除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强队外,还有来自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选手。
羽战点燃,世界关注!
九妹子打得最为辛苦的并不是后面的半决赛和决赛,而是角逐前八的比赛。5月9日,九妹子对阵韩国方铢贤。对方打得十分顽强,这场比赛耗时很长,多次出现险情。最后打满3局,九妹子以2比1取胜,胜得很艰难。
5月10日,九妹子和王莲香分别以11比7、11比1和11比5、11比6,战胜丹麦的内泽戈尔、中国的周雷。而黄华则输给了韩国的李兴顺,印尼的萨尔文达轻取英格兰的特罗克。于是,半决赛中,九妹子与王莲香相遇,李兴顺与萨尔文达对阵。
5月11日,九妹子出人意料地以11比4、11比1的悬殊比分,击败了本次比赛的世界头号种子王莲香,获得单打决赛权。而几乎同时举行的另一场半决赛是印尼的萨尔文达与韩国的李兴顺对阵,最终萨尔文达获胜。于是,金牌的争夺,在九妹子与萨尔文达之间展开。
5月12日,世界羽坛将目光聚焦在丹麦哥本哈根布龙比体育馆。这天,九妹子与萨尔文达展开拼搏,争夺冠军。萨尔文达是世界名将,取得过相当好的成绩,在此前的半年中,九妹子曾两次负于她,但赛场有些时候比的就是自信与气场,九妹子在与萨尔文达的决战中显得镇定自若、信心十足,充分发挥了她技术全面、稳健而又凶狠的特点,仅仅用了26分钟,就以11比6、11比1的绝对优势击败萨尔文达。九妹子赢得很轻松。
这个冠军,不仅是本届比赛中中国队夺得的第一个冠军,也是中国队自1983年以来第五次蝉联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九妹子成为继李玲蔚和韩爱平之后,第三个登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宝座的中国选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羽坛皇后”。
随着最后一个羽球落地,九妹子立即在世界羽坛名声大振。也几乎在一夜之间,九妹子成了球迷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
掌声阵阵!
赞声连连!
有人知道,这位高高的姑娘,来自中国“毛”的故乡,那里叫湖南;然而,他们不知道,那里还有个地方叫安化!但是,他们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叫安化的地方!
对于九妹子来说,她此时并不在乎外国人知不知道她是安化姑娘,她自己刻骨铭心地知道自己是如何从安化那条山沟里走出来的,她的封后之路凝聚了太多人的期盼与心血!
1981年初,九妹子带着安化父老乡亲的期盼,走出了大山,来到了省城长沙,进入省羽毛球队。九妹子能进省队,不是因为哥哥唐辉在省队,而是成绩。
两个月前,全省少儿羽毛球比赛在安化举行,唐九红作为安化羽校的种子选手,参加了这项比赛。省里来了很多羽毛球教练,包括赖家椿、卢文轩等国内知名教练。赖家椿和卢文轩他们来安化有两个目的,一是来组织比赛,二是来选苗子。
“这个小孩打得不错,身材也好,瘦瘦长长的,是个好苗子。”赖家椿感叹说。
听到省里的教练关注自己的学生,文巨刚喜上眉梢,说:“赖老师啊,这孩子是我带的,她性格豪放,训练也放得开,很有天赋,有潜力可挖。她就是你们省队唐辉的亲妹妹啊。”
“是吗?真是难得啊!”赖家椿说。
九妹子越打越好,最后取得了全省少儿羽毛球儿童组女单的冠军。
“好苗子,确实是好苗子!我想把这孩子带到省队去集训,文老师你看怎么样?”赖家椿说。
“那当然是好事!”文巨刚说,“只是这孩子年纪还小,刚刚11岁,还得征求一下她父母的意见。”
“那好嘛,我们去一趟她家里。”赖家椿说。
“她家在梅城,离县城还有两个小时车程。”文巨刚说。
“不管多远都要去!”赖家椿说。
于是,在文巨刚的陪同下,赖家椿来到了梅城九妹子的家里。
“这孩子还只有11岁呢,太小了,生活还不晓得自理,衣服也不会洗。”九妹子的妈妈谌莲玉为难地说。
“她哥哥唐辉不是在那里吗,可以照顾她嘛!”赖家椿说。
“是啊,不是唐辉在那边吗。机会难得啊!人家挤破脑壳往省里钻都没机会,
赖老师亲自登门来向你要九妹子,你还不放啊!”文巨刚在一旁添油加醋。
“那——那行吧!”谌莲玉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把年幼的心肝宝贝送到了省队。
省队带她的教练是唐安平,1953年9月出生,新邵县人。她1970年12月从邵阳市六中选调到湖南省羽毛球队当运动员,1972年5月调到国家羽毛球集训队,1976年任湖南队运动员兼教练员,1981年任湖南女子羽毛球二队教练,1985年底任湖南女子羽毛球一队主教练。她先后培养了唐九红、龚智超等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羽毛球专家。
那时的九妹子,身体条件好,朴实单纯,能吃苦、不服输。不仅身材适合打羽毛球,身体素质也相当棒,参加3000米跑,她把田径班的队员都超过了。她打球,好强好胜,作风泼辣。与她哥哥唐辉一样,训练起来玩命。
唐安平看中了她的这些特点,对她重点培养。每周星期一、三、五,别的队员减运动量,唯独九妹子不减。
“我又不是机器人,为什么别人减量我不减?”九妹子噘起小嘴巴。
“你想想,一年来你进步快不快?要取得成绩靠什么?你不练,我走了,想清楚以后再找我。”唐安平说。
“唐老师,我还是练吧!”九妹子想了一会,红着脸去找唐安平。
从此,只要教练讲清楚,九妹子就会自觉地、不打折扣地练习。唐安平给她订出了一个比一个高的追赶目标,像登楼梯似的把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引。
另外一点,唐安平当运动员是因伤退役的,她深知,伤病是运动员的大忌。所以,她着重给九妹子打好基本功,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在严格要求她的同时,更加严密地保护她、爱护她。
长兄为父。父母不在身边,九妹子在省队,不论是训练上,还是在生活上,自然离不开哥哥唐辉的照顾:给她洗衣服,给她买好吃的,钱也是花哥哥的。唐辉当时每月六块钱的补贴费,他顶多只花掉一块钱,剩下的五块钱他会寄回到家里给爸爸妈妈作补贴。哥哥虽好,但也有令九妹子讨厌的时候。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他还要带着她去搞训练。这点,很长时间,九妹子怀恨在心。
不论怎么样,那时的九妹子毕竟还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她特别特别想念爸爸妈妈。自从来省队后,她就很少见到妈妈了。印象中,爸爸只有利用出差,来长沙看过一次他们兄妹两个。
那时,最奢望的事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到邮局给父母打个电话,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哥哥唐辉带着,来到邮局。家里没电话,怎么办?就先打到离她家不远的一个有电话的单位,求他们通知她妈妈,叫她五分钟后接电话。五分钟后,她再拨通电话,与妈妈聊上几句,说说在省队的训练和生活情况。
大概进省队三四年后,九妹子才回了一趟安化梅城,并且还是因为伤病。那时她左脚长了一个神经瘤,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说,要休息十多天后才能训练。听到这个消息,九妹子兴奋得没睡好觉,因为她可以利用这次休息回家看爸爸妈妈了。
假条批好后,九妹子就拄着个拐杖上路了。哥哥唐辉把她送到长途汽车站,妈妈在梅城车站那边接。看到长高了,也懂事了的女儿,谌莲玉抱着孩子,流下了热泪。九妹子想父母想伤心了,父母想女儿也想疯了。于是谌莲玉每天做好吃的给女儿吃。休息十多天后回省队时,谌莲玉又把精心做好的辣牛肉、辣鱼装了好几瓶,塞到九妹子的包里。她回到省队的当天晚上,几大瓶好吃的东西就被她的队友们吃得一干二净了,还一边舔着嘴巴一边直嚷嚷,好呷!好呷!还有么?然后,她们美美地睡了。
回到省队后不久,九妹子就进了国家队。大概是1986年底1987年初进的,又是哥哥到火车站去接她。她哥哥唐辉比她早两年进了国家队。兄妹俩再次在北京相遇,自然亲切。
初进国家队,九妹子感到很不适应:先前在省队,父母爱、哥哥宠、教练欣赏、队友羡慕的“优越条件”,如今都没有了。她知道,原来在省队时,因为自己是佼佼者,省队的教练把她当宝贝一样看,但到了国家队就不一样了。这里精英荟萃,竞争激烈。刚开始时,教练并没有把她当重点队员培养,不服输的九妹子还很有看法,但她很快就知道了,并不是教练对自己有偏见,而是自己球技不如别人。
怎么办?
她发誓要刻苦训练,把水平练上来,不让人家小瞧了自己。当时她写给父母的信中,写得更多的是立志埋头苦练,不服输,要拿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她在信中说:既然当了运动员,就必须冲出来。妈妈谌莲玉也经常写信鼓励她,要刻苦训练,用成绩说话,不要有情绪。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她主动找男队员对练。就这样,九红终于磨砺成为一把善打能冲的尖刀,也为自己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九红勤奋好学,能出成绩。”教练背后夸她。
“你真能吃苦,将来输给你也心服口服。”队员当面赞扬她。
幸运的是,九妹子遇上了名宿陈玉娘。陈玉娘也是印尼华侨,祖籍福建福清,生于印度尼西亚梭罗市。10岁开始练习羽毛球,14岁打败数名印尼国手,轰动印尼羽坛。1960年夏天回国,入选湖北省羽毛球队。陈玉娘技术全面,能攻善守,是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子羽毛球选手中的佼佼者。1972年1月,中国羽毛球队正式成立,陈玉娘成为国家羽毛球队第一批队员。在这期间,她夺得了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团体和女单两枚金牌,同年荣获第七届亚运会女单和女子团体金牌。陈玉娘长相甜美,被誉为“羽坛小花旦”。
陈玉娘选队员最基本的一条是能否吃苦,训练时能否自觉。她觉得,能做到这点,技术就不成问题,其次才是身体条件。而这些条件,唐九红都具备,身体条件好,悟性又高,还特能吃苦,曾经练到脚趾甲都掉了还不下场地,脱下鞋后能倒出血来。这让陈玉娘很感动,也觉得这孩子能吃苦,天资聪慧,夺世界冠军是早晚的事。于是,在陈玉娘的精心雕琢下,九妹子像一块璞玉,越磨越灿烂。
九妹子说:“开始,我的梦想没有那么遥远,我的梦想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在省队,我希望自己能拿全国冠军。后来我到了国家队,我希望自己能拿世界冠军。我是比较执着的。”
其实,九妹子在16岁那年,她就让当时的世界冠军李玲蔚生畏。那是1985年。还在湖南省队的九妹子先是在4月的全国青少年女子单打中获得冠军,不久后她升入甲组,并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羽毛球比赛。
甲组高手林立。九妹子很快就受到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她网前技术细腻、泼辣,后场拉吊基本功全面,速度快、爆发力强,一场比一场打得出色。她先后战胜了陈瑞珍、甄玉庆、罗云三员名将。最终与第三届世界杯单打冠军李玲蔚隔网对峙。
中国羽毛球界出名的美女李玲蔚是九妹子一直崇拜和羡慕的世界级羽球明星,没想到现在能站在同一赛场竞争,与她一决高低。九妹子心里既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现在能与世界冠军比赛了,担心的是人家水平那么高,能打得过吗?但很快,九妹子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比赛开始,精通韬略的李玲蔚,长抽短吊,在网前暗放冷箭,频频在对方网前两角设下陷阱。九妹子年龄小,球场资历浅,纯属无名小卒,但她的网前搓功很好,接头顶球也快如流星,竟然以11比3拿下第一局。
这个比分一出现,现场一片哗然。是世界冠军李玲蔚发挥失常,还是这个叫唐九红的小姑娘水平确实了得?
交换场地后,李玲蔚冷静地分析了九妹的球路,认真思考着如何对付这匹初生的牛犊。她拿出了球路变化快的高招,频频放高球暗下杀手。九妹子虽小,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她防守严谨,控制后场,压网前低球,球路打得又刁又怪,场上一时烽烟四起,险情环生。
10比10!李玲蔚热汗冷汗一齐冒出!心想:这小姑娘了得!
战成平手后,按规则决两个球定夺输赢。关键的时候,年轻的九妹子经验不足,在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她紧张了,几度错失良机。李玲蔚英姿雄发,连扳两局,以2比1取胜。
这场比赛,虽然最终李玲蔚赢了,但九妹子却以这样顽强的形象正式步入了中国羽坛。她穿梭般的平抽快挡,激烈的对攻及巧妙的网前斗智,受到观众的一阵阵狂呼,一边倒地为她助威!
“羽坛天地开阔,新秀纷纷争辉,唐九红是颗有希望的新星。”当时有人如此评说。
这次比赛,让九妹子信心大增。赛后,记者采访时,她说:“我还小,主要是向名将学习,与世界冠军打比赛,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我会总结经验,锻炼自己,我会使自己成熟起来。”
随后,九妹子突飞猛进!
1988年,她一鼓作气拿下了全国青少年赛单打、双打及全国单项赛女单3枚金牌,令国内同行咋舌;出战在印尼举行的第八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也喜捧女单金牌而归。1989年,她以新秀身份在国际大赛中露面,又是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大赛上摘取比利时、瑞士、丹麦三大公开赛的桂冠。此时的九妹子,已经不是在安化时那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小姑娘了。她已经是国际羽坛上的风云人物了。
至此,九妹子几乎打败了所有与自己同龄的选手。她所面对的最强大对手只有自己从儿时便树立的偶像李玲蔚一人了。1985年九妹子与她交过手,输了;第五届世锦赛、1988年尤尼克斯公开赛等比赛中,九妹子都在决胜局以1分之差负于李玲蔚!最令九妹子遗憾的是,自第六届世锦赛后,李玲蔚匆匆挂拍,九妹子永远没有机会战胜这尊偶像了。
自然,九妹子成了中国羽毛球女队的“顶梁”人物。然而,她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她的竞技状态时见起伏,让人们对这位年轻的“羽坛准皇后”心存疑虑。
1989年11月,第九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在广州举行。按理说,天时、地利、人和对九妹子都不缺。然而赛场没有常胜将军,那次的本土作战,留给九妹子的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赛前,九妹子为舆论普遍看好,并预言她是冠军的最佳人选。九妹子本人也是跃跃欲试,意欲“家门”夺杯。
半决赛前,九妹子一路攻关拔寨,如履平地。在争夺决赛资格的比赛中,九妹子遭遇印尼王莲香。在另一场半决赛中则是一对中国选手相争。
九妹子知道,此仗结果关系到女单金牌能否稳稳地留在国门之内。也许是九妹子过于看重了这场比赛的胜负,以至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沉重包袱。尽管广州市体育馆内满场的观众都为她呐喊、助威,但面对初露锋芒的异国小姑娘王莲香,九妹子就是兴奋不起来。
的确,九妹子的对手,印尼的王莲香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短短一年间,她的进步令人称奇。九妹子也知道,在前不久印尼羽毛球公开赛中,王莲香还赢了自己的好姐妹黄华,夺得女单冠军,但没想到进步如此之快。
面对着王莲香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网前球,九妹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应接,连连失误。
1比9!九妹子急需稳定自己波动的情绪了。她走到场边,换了球拍。然而,她的情绪怎么也稳定不下来。面对咄咄逼人的王莲香,她一时想不出应敌措施。4比11,九妹子丢掉了首局。
易地再战,王莲香显得轻松自如。而我们的九妹子则在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沉住气,将比分牢牢咬住。12比10,九妹子从对方手中抢回第二局。
决胜局,交替上升的比分眼看停到10比10。
“唐九红,加油!”
“加油,唐九红!”
观众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场上的九妹子用手抹去脸上的汗水,抬眼看了一下始终面带微笑的王莲香,深吸口气,将球打过网。
11比10。
九妹子拿到了关键的1分,只要再得1分,她就可以赢得这场艰苦的比赛。
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更大了。
王莲香的状态出奇的好,她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身处“绝境”,她仍旧镇定自若地打着,对全场震耳欲聋的吼声充耳不闻。
11比11。
王莲香又将比分扳平,并趁机扩大战果,将比分扳成12比11。最后,王莲香抓住九妹子回球过高的良机,一个扑球,将球牢牢地钉在地板上,然后隔网握了唐九红的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出场地。
九妹子失掉了进入决赛的资格。她无奈地走下场,静静地坐到教练身边。
“没关系,今天你的思想包袱太重,没有放开手脚,球打得过软,网前搓球的技术运用不够,但你是有实力的,整体战术还是略占上风。”教练陈福寿安慰着说。
九妹子点着头,泪水悄然从脸庞流下。
20岁的九妹子沉默了,沉默标志着她的成熟。这是残酷现实对她的历练。她清楚,中国女队在李玲蔚、韩爱平时代留给世人的是一种战无不胜的印象,她作为李、韩的继任者,必须挑起这副超重的担子,要付出超人的代价。
回到北京,九妹子将这次拿到的这枚世界杯的铜牌默默地挂到了宿舍的墙上。
一看到它,九妹就会想起广州的“滑铁卢”,训练的动力也就随之增加了。
苦练!苦练!苦练!
九妹子练得更勤奋、更刻苦了!她在教练的指导下,一遍遍反复观看输给王莲香的那场比赛的录像,重新制订训练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闭门苦练,当人们在年底的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中再次看到九妹子时,她的愁眉已开,斗志在旺盛地燃烧。尽管这次她没有机会与王莲香交手,报一箭之仇,但当她登上最高领奖台时,人们预感到这个来自湖南的姑娘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尤伯杯羽毛球赛,世界女子羽毛球锦标赛,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女子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赛由国际羽联创办于1956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于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搞得红红火火,曾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羽坛的尤伯夫人认为,也应该有一个专供女性竞技的大型羽毛球团体赛。于是,这一赛事,由英国尤伯夫人的捐赠而得名。
此时,中国羽坛将目光聚集在1990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三届尤伯杯赛。
九妹子说,尤伯杯强手云集,谁也不敢轻言必胜。自己当时的心理压力特大,打好了,自然没问题;打差了,丢了连续三届的尤伯杯,祖国荣誉受损,影响可就大了。不过,现实摆在那儿,别无选择,便只有咬着牙上了。
为了这句“咬着牙上”,九妹子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却不是咬咬牙就能承受得了的。在备战第十三届尤伯杯赛的冬训中,她每天都要击出好几筐球。12月的北京,室外滴水成冰,而她每堂训练课都让汗水浸透了衣衫。她肩上的担子重,但愿流出的汗水擦亮闪光的金牌!然而,超负荷的训练,使她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神经性疲劳症,失去了在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中夺魁的大好时机。
1990年6月,病情刚刚好转,九妹子就以中国队“一号种子选手”身份,精神抖擞地赴日参加第十三届尤伯杯赛了。这是九妹子进入羽坛来,首次以“头号人物”出战国际大赛。
这是国家对自己的信任!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考验!
比赛在东京体育馆进行。出乎意料的是,在小组赛中,九妹子因战术失误而糊里糊涂败给了韩国老将黄惠英。她在深深自责的同时,主动找教练、队友商讨对策,寻找不足。结果在冠亚军决赛中,她仅用16分钟便以2比0轻取了黄惠英,其中第2局她竟毫不留情地给对手吃了个鸭蛋。如此悬殊的比分,在高水平选手对阵中实属罕见。
九妹子成为中国队完成“四连冠”霸业的主力队员!人们高兴地欣赏着这颗中国女子羽毛球的希望之星。
“唐九红心理素质、技术水平俱佳,中国女子羽毛球将出现崭新的‘唐九红时代’。”
……
果然,仅仅3个月后,又是九妹子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在祖国首都北京举行。其实,当时亚运会的火爆程度绝对不亚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只是当时广播电视媒体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人并不能感受到而已。其一,羽毛球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全国人民都对此充满了很高的期望;其二,这次办亚运会,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承办如此规模的综合性国际大型运动会,上上下下都很看重,都很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要向世界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强大了,有能力和实力办好亚运会,并且能办得相当棒。
九妹子和队友们一路过关斩将,实现女队团体在亚运会上的“四连冠”。
乖乖,又一个“四连冠”!
单打比赛中,九妹子一枝独秀!
10月5日晚。
身为世界头号女选手的九妹子和印尼的希望之星王莲香,为争取亚运会女单决赛权的争斗展开了。她们都是头号选手,实力相当,被认为是提前进行的冠亚军决战。
亚运会前,九妹子和王莲香有过6次交锋,成绩是4胜2负。在这次亚运会中,又在团体决赛和女单决赛中交锋了两次。虽然九妹子都赢了,但赢得很艰苦。王莲香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她的主要对手。
王莲香也作了调整,她比第一场球打得更有耐心了,与九妹子展开多拍对抗,而九妹子却有些急于求成,在判断和回击上出现多次失误。看到九妹子先失一盘,很多观众为她捏把汗,担忧不已。但他们并不知道,她失第一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她是打的逆风,打不出速度,让王莲香控制了主动。
第二盘,九妹子作了战术性调整,克服了急躁情绪,与王莲香展开对接,然后抓住机会,利用顺风打快速球,这种变速球确实取得了成效。
最后,九妹子以2比1过关,晋级决赛。
10月6日晚。北京体育馆。羽毛球女单决赛。
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紧张了!
在北京市风景优美的龙潭湖北侧、天坛公园东侧,有一条体育馆路,马路南侧有一排长长的淡黄色建筑,显露出浓郁的欧式风情。这就是1954年拔地而起的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综合性体育馆。如今这里是国家体育训练的主体基地,占地总面积15.6万平方米,训练场馆面积近7.2万平方米。自1955年建成比赛馆、游泳馆、训练馆三大主馆后,50多年来陆续新建了田径场、田径馆、足球场、乒乓球馆、网球馆、网球场、体操馆、跳水馆、举重馆、羽毛球馆、排球馆、水球馆、综合训练馆等16个专业训练场馆。这其中,“北京体育馆”即比赛馆特别引人注目。比赛馆采用56米跨度的拱钢屋架,场内高度25米,比赛场地长36.4米、宽22.4米。球场四周设有20排固定看台6000个观众席位。当年,北京体育馆落成后,第一项大型活动是举办中印男子排球比赛。身为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请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去观看。比赛结束后,贺龙陪他们参观游泳馆和训练馆。因为当时贺龙心里没有底,才建国呀,花钱建这么大的体育馆,弄不好犯错误啊!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这么宏伟的体育馆,兴致极高,幽默地说:你们盖了这么大一个屋呀!不错嘛!建个体育馆还是应该的。这一下,贺龙放心了。在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之前,比它更早诞生的北京体育馆承担了国家大型会议、领导人接见外宾的任务。贺龙还在比赛馆楼上拥有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部神秘的“红机子”——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电话。
如今,这里正在上演“生死对决”!
与九妹子争夺金牌的是韩国选手李英淑。此前两人曾交锋两次,一胜一负打成了平手。要说谁有绝对把握,真的很难说。
一上场,李英淑就咄咄逼人。她球路诡谲,变幻莫测,九妹子显得不知所措。
8比3,李英淑占尽风头。尽管九妹子想镇定下来,但势头正旺的对手几个斜杀,扑扣下来,九妹子最终以7比11失掉了首局。
观众的心悬了起来!
此时,远在长沙树木岭湖南省羽毛球中心唐辉家中的九妹子的母亲谌莲玉,已经无法往下看了,她紧张不安地走出了房间,在室外来回踱步。
易地再战。刚一开始,观众席中猛地扯出了一幅鲜红的横幅:“南方125为九妹子加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在解说中介绍说:现场有热情的湖南观众打起了为唐九红加油的横幅。打出这一横幅的不是别人,正是湖南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业余体校的羽毛球教练员胡建明,他后来成为著名羽毛球运动员郑波的启蒙教练。他是一个羽毛球痴迷者。九妹子打进决赛后,他就专门做了这个横幅。他本想一开始就打开横幅,又怕被没收。有人给他出主意:你放到包里带进体育馆,在九妹子最需要鼓励加油的时候亮出来!果然,家乡人的支持,给了唐九红鼓舞和斗志。
九妹子及时调整情绪,与对手顽强奋争。7平!李英淑瞅准机会挥拍在网前一扣,九妹子迅速后移,球拍一横,一个回马枪,令对方回防不及,球应声落地。8比7。接下来,九妹子掌握好发球机会,对手则两次扣球撞网。10比7。接着,九妹子高发球再次得手,以11比7回敬了对手一局。
决胜局开始了,现场观众的呐喊助威声更大更响了。唐九红发挥后场扣杀的威力,一路杀来,势不可挡,以7比0领先。
“妈妈,你进来看咯,九妹子有戏了,九妹子有戏了!”唐辉高兴地叫着。
谌莲玉赶紧跑进屋,问道:“打了几局了。”
“决胜局了,现在7比0。”唐辉说。
“加油啊,九妹子!加油啊,九妹子!”谌莲玉在心里叫道。
北京那边,九妹子越战越勇,她跳起大力扣杀,球擦网而过,再一个轻吊过网,球落在地板上。
11比3。
九妹子再落一局,金牌到手。
“九妹子好样的!九妹子好样的!”谌莲玉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
……
鲜花和掌声中,形形色色的奖牌接二连三地挂在了九妹子的胸前。九妹子成功了,她豪迈地登上了羽毛球竞技运动的巅峰!羽坛期待已久的“唐九红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