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深入湘中大山中的安化,数次与安化人心灵面对面后,最终从笔者的大脑中蹦出五个字:山高人为峰。这也是坚毅顽强而又焕发生机的安化,定格在笔者大脑中的思维。
客观地讲,即便安化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是药材、茶叶、烟叶、山野菜大县,盛产棕、桐竹和优质水果,但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的它,仍旧没有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这里地广人多,山高林密,山地占82%,历来交通闭塞,通讯不畅,人们以务农为主。但即便如此,千百年来,袅袅围绕在山间的炊烟却越来越旺。
一代又一代安化人,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历史和财富。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梅山文化发祥地,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县,有近千年历史。安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清代名臣陶澍、罗绕典和书法家黄自元诞生在此;一代伟人毛泽东先后于1917年和1925年在安化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农民活动……
更令人称奇的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培养输送了60多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他们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奥运冠军两项,世界冠军24项,亚洲冠军10项,全国冠军12项……唐辉、贺向阳、罗国辉、唐九红、杨辉、廖智纯、李立军、李健康、曹青辉、袁亚丽、闵振宇、龚智超、陈林、龚睿那、黄穗、陈广安、田卿、夏欢、张圣等,一个个闻名遐迩,是安化羽毛球运动员的杰出代表。安化,被中外媒体誉为“羽毛球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这一莫大的荣誉,并不是谁授予的,而是安化人凭着自己特有的坚韧与顽强,打拼出来的。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安化精神”的历史肯定。
说到安化羽毛球,文巨刚是一座屹立的山。这个现已80出头的老者,称得上安化羽毛球运动的“开山鼻祖”。他一生没有其他爱好,就是爱体育,爱羽毛球,爱学生。一走上训练场,他就有使不完的劲,感觉浑身舒坦,心里无比充实。正是凭着安化人的坚韧与顽强,以及对羽毛球的无限热爱,他年复一年地训练,辛辛苦苦地耕耘,摸出了一套“磨坯子、打底子、出样子”的育才方法,并取得了令人敬仰的成就。从1972年当羽毛球教练算起,他先后培养了70余名羽毛球运动员,有16人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名次,10人次在国际比赛中夺金。唐辉、唐九红、廖智群、龚智超、龚睿那、陈林都曾经是他的弟子。1992年,他被国家体委授予“运动荣誉奖章”;1993年,获国际羽联表彰;他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孙益清、吕延求、刘汉文、杨智勇、陈曙辉、张颂、莫星、田建毅、龙冬梅等等一大批曾经和现在,为安化羽毛球事业默默奉献的功臣们。他们用激情与汗水,抒写了一部当代的“安化羽毛球传奇”,为世界羽坛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给后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思考。
正是他们,在安化站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峰”固然有高有矮,有大有小,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峰”都凌驾于山之上。
是什么让他们站成了一座又一座令人敬佩的耸立的“山峰”呢?还是安化人的精神。“山高人为峰”,只要有信心,有梦想,就有超越一切的可能。笔者记得一位企业家曾说过: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可流动的资源。唯有人,比世界上所有的山峦更挺拔、坚定;唯有人可以纵横天地间,创造梦想与奇迹。只要征服与挑战的心矢志不渝,便能“勇者无敌”。
安化人的梦想从没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这是安化人的秉性!
李晓跃充满自信地向笔者介绍起安化的未来:要把羽毛球和黑茶结合起来,这是因为羽毛球锻炼身体是健康的,喝黑茶也是健康的。健康是它们的共同点;通过羽毛球比赛,来宣传安化黑茶,提高可信度,让更多的人来接受它,来消费他。安化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安化羽毛球而进一步发展,安化还想通过一些关心羽毛球发展的老乡们,在安化投资羽毛球有关的产业项目,包括拍子和球的生产等,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结合。这是安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说起安化的未来,林玲也是情绪激昂。她说,现在我们安化主打几张牌,一张是羽毛球,一张是黑茶,一张是生态。县里把羽毛球作为一个品牌在打造。安化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羽毛球世界冠军?这对外界来说,始终是个谜,就让外界来安化解这个谜,来体会安化,解读安化,学习安化。要学习,当然要有点典型的东西。我们今年正在启动的体育中心的建设,从安化的城市形象来讲,是一个形象与标志性建设。我们要求高标准,首先从设计上,要打造成一个亮点。如果这张牌打好了,安化形象就好了。你想吧,到安化无非是看安化的景与茶。玩什么?你想想,看了安化的山水之后,品一品安化黑茶,在冠军母校打一打羽毛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享受?这无形中可以拉动消费,更会增加安化的人气,让更多的人到安化来。安化羽毛球不仅要建设成为一个符号,融入到社会各方面,更要打造成一个具体的品牌,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成为自己的东西。
林玲还告诉笔者,安化虽说贫穷与偏远,但安化人从来不保守,从来不把人才留在一处,只要上面看得起,外面看得上,他们都会被欢送出去。如果安化人不走出去的话,就没有宽阔的视野,就没有好的平台,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出去的人越多,带回到安化的信息就会越大,资源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县委谢书记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如果说这个招待所前坪里面没有停车子,厨房里面没有开灯,那就没有希望,那就没有客人
来。只有有客人来,才能带来信息,带来项目,就有人气。多一些人进来,然后才能有更多的安化人走出去。
龚睦中也告诉笔者,如果要问羽毛球给安化带来了什么,我想,应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财富。安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种硬软件都跟不上,安化人不是不能做事,也不是做不成事,羽毛球能发展到这个水平,这对全县人民的精神,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这不仅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安化滚滚前行的潜在动力。
……
他们智慧、豁达,吃得苦、蛮得霸、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仅是安化人的精神品质,也是湖南人的精神品质。
安化人的最高处,不在头顶,而在心中,永远在心中!
最后,在此书出版之际,我们谨向对此书采写和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体育局、湖南人民出版社、益阳市体育局,中共安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委宣传部、县体育局等单位,数百位接受采访的安化羽毛球人与支持安化羽毛球事业的热情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中采用的图片,绝大多数由湖南省体育局、益阳市体育局、安化县体育局等单位提供,我们无法一一注明作者姓名。在此,谨对图片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歉意。
作者
201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