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剑走尖锋——记中国羽坛湖南“三剑客”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6-05-10 16:16 【字体:

  羽毛球这项贵族运动能在湖南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兴盛数十年而不衰,已经是个奇迹,而从这片土地上能够连续不断地走出奥运、世界和全运会冠军,则更耐人寻味。往事如烟,不去追昔。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否再现悉尼辉煌,行走在中国羽坛一线的湖南“三剑客”值得期待。
  无畏战神:黄穗笑靥如花

  黄穗,生于1981年7月6日,身高/体重:1.73米/62公斤。1988年进入益阳市安化县体校,1992年进省队,1997年进入国家队。技术特点:右手握拍,力量型打法,进攻凶狠,控球能力强,前半场意识好。与高凌配合双打后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夺冠,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双打选手。性格活泼开朗,是大家的“开心果”,队里的“金牌策神”。
[SITESERVER_PAGE]  主要成绩:1999年第六届苏迪曼杯冠军队主力成员;2001年第七届苏迪曼杯冠军队主力成员,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全国九运会女团冠军,混双亚军;2002年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2003年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4年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尤伯杯团体赛冠军主力成员,雅典奥运会女双银牌;2005年全英公开赛女双冠军(五连冠),十运会女团冠军,混双冠军;2006年尤伯杯团体赛冠军主力成员。
  (一)
  黄穗,其实不够幸运,也挺无奈,曾经被命运彻底地捉弄了一回。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她和高崚把持羽毛球女子双打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近两年之久,是奥运会这枚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天有不测风云,由于赛制的安排,使本可以到手的金牌飞走了,无情地葬送了她的“一帘金梦”。
  搭档高崚在此前已获得了混双金牌,紧接着要参加女双比赛,高崚的体力严重透支,这种情况被对手很快扑捉到,并抓住不放,专门向黄穗一人发难,尽管黄穗前扑后杀满场飞奔,但已无力回天。结果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输给了当时比她们名气要小的另一对中国选手杨维/张洁雯。
  专家认为,湖南益阳的温度和空气湿度与雅典的相近,为了使中国队更好适应雅典的环境,因此,在去雅典之前,中国羽毛球专程到益阳进行了为期近50天的赛前封闭性训练。羽毛球是中国军团的金矿之一,多一名运动员参赛,就可能多一个夺取金牌的机会。省体育局领导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争取能有更多的湘籍运动员入选奥运阵容。于是,局领导利用集训间隙,努力做好队员和家长的工作。
  这一天,把参加奥运会羽毛球备战的女队员龚睿那、黄穗的双亲请到了益阳,其中,还特意把高崚的父母也从武汉接了过来。看到队员们与父母团聚时的激动场景,知情人都知道这是局领导所做的感情投资。但最终上天没有把幸运降临给黄穗,湖南失去了一枚眼看到手的奥运金牌。
  性格决定人生,生活磨砺性格。一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才能体味得到个中的含义。黄穗对此深有感悟,羽毛球是她童年的梦,是她人生价值的归宿,是她生命的长路。没有羽毛球的相伴,生活就会变得空虚,天空就像布满乌云,没有了开心,放弃了奋斗,人生失去了真正的意味。运动员就是这样,不要高谈阔论,不要让失意常驻心底,要向往蓝天,让阳光雨露播撒心田,为了永远的梦想去不停地追寻。
  黄穗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在队里有“金牌策神”的美誉,拿得起,放得下。乐观的性格就是一副良药,能够帮助受伤的人很快驱散心灵的阴霾,重新振作,笑对人生。一个开朗豁达,志存高远的黄穗又回到了喜爱她的人们的视野。
[SITESERVER_PAGE]  (二)
  作为国家队队员,常年随国家队训练和征战在外,很少有时间回省训练。离十运会决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省羽毛球队总教练唐辉心急如焚。是他代表中心与局里签订了2枚金牌的协议,夺金的重任主要落到了国家队队员的肩上。在当时分析十运会夺金点的时候,黄穗和郑波的混合双打被排在了首位。因此,黄穗等队员成了唐辉心中的一份牵挂,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要打电话过去,询问黄穗在国家队训练的情况。
  由于国家队训练比赛任务繁重,只好等到上半年比赛任务完成,全体队员返省备战十运会的最后1个多月的时间了。8月中旬黄穗等国家队队员回湘,马不停踢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十运会决赛的备战当中。黄穗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和郑波练习混合双打。在郴州训练基地的那段日子,她流下的汗水是最多的,超常的付出得到的是幸福的回报。
  黄穗与郑波的配合可谓天成合一,控球能力强,前半场意识好,而郑波则是后场跳起扣杀有力、落点好,连续多拍进攻能力强。比赛中的默契程度达到了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地步,不愧于混双的绝佳啪挡。
  十运会的混合双打决赛,湖南组合没有给任何一对选手机会,一路过关斩将,笑到了最后。胜利的一煞那,郑波双跪仰天长啸,黄穗双臂高举,然后两人忘情地拥抱在了一起。两位老将的完美表演,征服了对手,震撼了现场,也赢得了行家们的赞许。人们也在期待着他俩能够携手到08北京奥运赛场,虽然,这需要努力,更艰辛的付出,但最为重要的是不能有丝毫地放弃。
  (三)
  现代世界羽毛球正朝着适应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向在发展。今年的汤尤杯赛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正式实行了21分的赛制,二是队员的球衣更趋性感化。在竞争残酷的体育圈,特别是这次首次实行新赛制的团体大赛上,在大家对新赛制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和把握的条件下,一支优秀的队伍首先要先战胜自我,在把自己状态调整到最佳的同时,还要想到赛场上可能出现的任何困难,并有相应对策,如此才能把真正水平全部打出来。
[SITESERVER_PAGE]  新赛制缩小了强弱差距、增加了比赛偶然性。唐辉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新赛制在理论上讲对老队员有利,21分赛制的比赛,每场最多耗时40分钟左右,对体力较差而比赛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正好相得益彰。”而球衣的性感化表现在趋同于网球,女子的短裙、无袖体恤,看上去更开放和舒适,也可能招来更多地广告赞助和提升电视的收视率。虽然黄穗自己说不喜欢,但身着新比赛服的她,给人感觉年轻了几岁,和着凶狠的球风,在场上动感十足,青春飞扬。
  今年年初,中国羽毛球大师赛,黄穗/高崚联袂出击,夺得桂冠。获胜后的黄穗显得十分兴奋,对媒体直露胸襟,表明了一个自信无畏的黄穗又回来了。的确,黄穗/高崚这对黄金搭档,经过雅典奥运会的失意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俩一直被杨维/张洁雯压住,世界排名也一度曾下滑到第三,经过05年以来的不懈努力,状态明显回升,现在又攀升到了世界第一,战神在收复失地的同时,也找回了往日的尊严。
  羽坛“梦之队”中国女队的整体实力明显领先世界。此番东渡日本,中国女队没有任何悬念地实现了尤伯杯的“五连冠”,追平中国队上世纪保持的连续夺冠届数最多纪录。在这支光荣的战斗集体中有黄穗,曾经也有过唐九红、龚智超、龚睿那。
  而如今,十运会之后,“两龚”彻底淡出了赛场,黄穗就成为了湖南羽毛球女队的“当家花旦”和顶梁柱。“无畏战神”肩上担子更重了,她要把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到北京奥运会,同时,还要当好“一姐”,带领田卿、程雯、石晓倩等湖南女羽的新生代,打好2009年的全国十一运会,将湖南羽毛球的薪火代代传承……
  成长是金:春来在路上

[SITESERVER_PAGE]

  鲍春来,生于1983年2月17日,长沙市人。身高/体重:1.90米/78公斤。技术特点:身高臂长,动作灵活,手法细腻,悟性较高,比赛惯用拉吊控制结合突击的战术;打法轻灵飘逸,令人赏心悦目;性格不温不火,做事慢条斯理。
  主要成绩:2000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2001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2004年汤姆斯杯冠军;2005年十运会男单亚军;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
  (一)
  鲍春来开始进入球迷的视野是在2000年,当时在广州举行的世青赛上,他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男单冠军,而林丹当时获得了第三名。鲍春来生就一副俊朗的面庞,充满阳光,高窕的身材,技术出众,是一个天生的偶像坯子,令人过目难忘。
  广州一站成名,调入国家一队。在汤仙虎和钟波两位教练的精心调教下,又有了长足进步,开始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世界排名一直没有跌出前八的位置。在教练眼中,鲍春来虽然技术水平提高较快,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但比赛经验欠缺,心态仍显稚嫩,临场发挥起伏较大。每当他在决赛中铩羽,总让人扼腕惋惜,恨铁不成钢。
  作为一名超一流的单打选手,自从2001年刚出道时拿过一次丹麦公开赛冠军,鲍春来在之后大大小小的国际比赛中,一直与冠军无缘。2005年他4次闯入国际比赛决赛,最终都与冠军擦肩而过。“千年老二”,成了鲍春来永远的痛。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鲍春来的确经历了太多,有伤病的袭扰,有情感的波折,但更多的是成绩不能有新的突破。
[SITESERVER_PAGE]  有人说,鲍春来之所以无法登顶是因为有了林丹的存在,“鲍、林”并存于这个羽球竞技圈的确有些残酷。一个是个性鲜明而强烈,一个则是温文而雅,而偏偏在国家队这两个人同住在一个寝室。性格的强弱分明,到了赛场上就表现的迥然不同。与林丹庆祝胜利的标志动作“军礼”相比,鲍春来留给大家的只有挂在嘴角的那淡淡的平静,似乎总是少了些杀气。
  两年前,年轻的中国队夺回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的那场比赛,鲍春来赢下了关键的一场,他高抛球拍,跪地仰天长啸的一幕至今在目,当时以为从此霸气注入了他的血液,这是他自己缺少的,也是“鲍迷”们所期待的。但好景不长,2005的赛季又使他回到了原来。十运会决赛输给林丹,中国公开赛输给陈宏,益阳世界杯没有进入四强,这让很多喜爱和关心他的人们有些失望,不过,鲍春来在湖南省队的教练、省羽毛球管理中心副总教练张绍臣始终认为:“鲍春来还不是很成熟,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对于鲍春来05年几场关键比赛,尤其是输给林丹的十运会决赛,使很多人刻骨铭心。和林丹、陶菲克相比,鲍春来在力量、节奏控制以及心理素质上都要加强,客观地说,他和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比赛失利就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二)
  对鲍春来而言,现在是他羽毛球生涯的一个围城,无论如何都必须突破的围城。
  鲍春来不缺拥护者,俊朗的外形和随和的性格让很多看过他打球的人都很容易喜欢上这个羽毛球运动员。十运会采访期间,甚至连一些女记者都加入了追逐鲍春来的队伍,成了“鲍迷”,鲍春来始终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他的成功让大家欣喜,他的失利也会让更多的人心疼。
  10月的昆山。十运会男单决赛,鲍春来惨败给林丹,赛后他俯在姐姐的肩上哭了,哭得非常伤心。见到此状的人都会动容,竞技就是这样残酷,胜者得到的是欢呼,而败者只能暗自神伤。“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这次一哭,让鲍春来长大了许多。“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这么输,再也不会了。”没有人愿意被当作温室里的花朵,鲍春来也一样。
  从十运会到益阳世界杯,面对沮丧,鲍春来学会了不哭。“球输了很遗憾,但我不会哭,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离开益阳的时候,鲍春来谈起了自己的2005,“现在明白了很多事情。有些事,必须要自己去做,尤其是在很多人对你有着很高的期望的时候。现在像张宁、张军这样的老队员都那么努力,我还有什么好说的?”23岁的鲍春来突然扔出一句这样成熟的话,让人有些意外。
[SITESERVER_PAGE]  鲍春来总拿不了冠军,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直言不讳地表示:“他还是不够成熟,不论是思想方法还是技术风格、战术意识都不是很成熟。当场上比分变化或者对方战术变化的时候,他不能够像林丹那样随机应变,所以,他还需要更多的磨练。”
  鲍春来的技术非常好,不然他不会一直处在世界顶尖选手之列。他的主要弱点是性格和比赛心理。在很多人看来,鲍春来与林丹他们相比,缺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球场上的霸气。“我性格比较内向,在球场上的球风可能不是那么张扬。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做到不受比赛局面和现场气氛的影响,这一点我也要加强。”对于性格上的差距,鲍春来始终不太承认。
  看到鲍春来的比赛心理,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运动员的名字,他就是叱咤世界乒坛的王励勤。同样优越的身体条件,同样内向的个性,惟一有所不同的是王励勤的力量无比的大,人称“大力王”。蔡振华时代,王励勤总因心理问题,难当重任。但这两年情况完全变了,一个全新的王励勤出现在了世界乒坛,比赛中风声水起,令对手闻风胆寒。
  心理学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多半是受遗传和早期教育的影响,后经社会生活的不断碰撞而修善。其实,一个人的性格本来是个人的事情,他人无权说道什么,但当你成为了公众人物,成为了一些人心中的偶像,那就不同了。何况是在对抗非常直接而鲜明的体育竞技圈呢!
  鲍春来的强势与弱势同样鲜明,优势是控制面大,悟性好。但他性格内向,球风偏软,这成为他很难登顶的致命障碍。如果要以柔克刚的话,他在刚这方面还需要加强,以鲍春来的天分,再加上有针对性的努力,他还是很有希望的。
  至于死地而后生。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变则通,通则利。要实现突围,必须从性格和力量这两大弱势上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创新求变。第一是改进思想方法,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第二是改进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请体能训练专家指导专项力量训练。以创新的精神,完成人生的一次涅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一个“超级鲍”的时代。
  (三)
  从潇洒到杀戮,追赶北京奥运。命运总是会在某些不恰当的时机和人开一些小玩笑。但鲍春来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多个关键时刻,他对自己手中的球拍失去了控制。动作依旧潇洒,但结果令人失望。
[SITESERVER_PAGE]  其实原因很简单,鲍春来太潇洒,但不够“杀戮”。十运羽毛球男单决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鲍春来一句话掷地有声,“我不会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2008年我会拿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很显然,鲍春来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在尝试从潇洒到杀戮的转变,他在试图突破从技术到心理的围城。
  鲍春来的声音总是那样低沉,刚满23岁的他正处在热衷于冲击高峰的年龄阶段。“我觉得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以往的失利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教训,它告诉我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最后一场比赛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把自己最大的潜力迸发出来。我决定吸取教训,后面的路还很长,我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艰苦的训练,在北京奥运会上证明自己。”鲍春来的声音不大,但每一句都是沉甸甸的,因为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宣言。
  体育竞技有时像似农夫种田,虽是周而复始,但需精耕细作,收成总会不一样。离北京奥运会只有2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可能还会发生许多事情,但必须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2006年赛季悄然拉开了帷幕。汤姆斯杯和世锦赛等两项赛事特别引人关注。
  年初,鲍春来在一次国际比赛中扭伤了脚踝,一休就是3个多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大师赛不得不高悬“免战牌”,而汤姆斯杯赛近在咫尺。在福建福州封闭性集训期间,大伙练的热火朝天,惟独只有鲍春来一个人在练着扣杀。但他练得非常认真仔细,只要看到地面上有一点点汗水,鲍春来都会将其擦干后再继续训练。
  他心里着急:“都已经休了这么久了,不能再休了。”这是鲍春来对自己的要求。他从福州打电话给在成都参加中国大师赛的李永波总教练,强烈请求打封闭投入最后备战汤姆斯杯。国家队有规定一般不准许打封闭针,李永波感到很震惊,他感到鲍春来在变,变得勇敢了,他同意了鲍春来的请求。
  每天训练结束后,鲍春来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翻他带到福州的枕边书《一杯智慧茶》。但它却陪他度过了疗伤最枯燥难熬的时光。“一开始很着急,情绪也时常低落,还好最后终于撑下来了。”出发前最后一次模拟赛,已经远离赛场3个月的鲍春来战胜“新人王”陈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最后三周我练得很投入,比赛能打成这样我很开心。到时一定能达到想象中的状态!”
[SITESERVER_PAGE]  对于鲍春来是否将在去日本比赛的这段时间里作为替补出战,李永波表示:“鲍春来技术上没有问题,他就是力量和体力上要抓紧时间恢复,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针对性地对他进行训练。”而就在全队训练完后,鲍春来和林丹还在力量房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加练。
  汤姆斯杯中国队的第二个对手是德国,鲍春来出任第2单打,久疏比赛的他,感到双腿有点打飘,虽然以2:0获胜了对方一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但伤后的状态并未调整到最佳。8进4的比赛,他再次出任第2单打,迎战英格兰排名世界第44位的基德。又一个2:0为中国拿下第3分,顺利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汤姆斯杯好像才真正开始,针尖对麦芒,与印度尼西亚的对决,吊起了国人的胃口。前二盘,林丹和蔡赟/傅海峰比较顺利地拿下2分,鲍春来的第二单打对索尼,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比赛第一局,鲍春来以21:17拿下,离决赛只一步之遥。特别是他头顶轻灵精准的点杀,让球迷领略到了羽毛球经典技术的风范。第二局,场上风云突变。索尼在2:5落后时,突然加强进攻,与鲍春来一决雌雄,一连得了11分,建立了巨大的领先优势。正当人们以为鲍春来凶多吉少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前从未见到的鲍春来。他表现的异常顽强,多次倒地成功救球,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也听到了他高亢的握拳吼叫。就这样顽强的抵抗产生了效果,对手逐渐心虚了,将比分也渐渐地迫近。19:16,索尼还有3分优势,但这时的鲍春来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斗士,19平、20平、21平、22平,23:22。这时看见场边观战的李永波,表情沉静地长吸了一口气,是在为鲍春来祈祷,还是在为鲍春来的逐渐成熟而感叹!24:22,鲍春来拿下了第3分,中国队进入了决赛。从一开始想放弃,到尝试抵抗,再到顽强争胜,这就是一次比赛心理的历练,就是对世界顶级赛事的切身阅读,太难得了。
  决赛对阵丹麦,进入最佳状态的鲍春来,在前两场队友获胜的巨大精神鼓舞下,一鼓作气,以2:1战胜乔纳森。胜利后的鲍春来,从球场中央高高地跃起,狠力挥动手中的球拍,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一场艰苦的比赛可以阅读到许多东西,一场伟大的胜利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
[SITESERVER_PAGE]  成长是金。赛后,鲍春来接受央视采访,从容不迫的他认为自己更加成熟了:“今天我能拿下比赛,主要是靠团队精神和自己的气势。而我感到了自己明显成熟了,在对球的处理和认识上都有所提高,比以前更有求胜的欲望。”有了汤姆斯杯的夺冠经历,鲍春来对于下半年的世锦赛更是充满了信心。
  成熟需要时间、需要思考、需要行动、需要历练。2006年的这场汤姆斯杯大赛,是鲍春来运动生涯中一场带有质变的比赛。也许,从此鲍春来会蜕变成一个温柔杀手,恰似温柔,但令人胆寒。
  莫等闲,峥嵘岁月;图自强,奋力突破。鲍春来具备了一名顶尖剑客的优越条件,当真正历练到了剑侠魂魄的那一天,炼铸了天下无双的剑法,世界就会被你踩在脚下。十年磨一剑,扬眉剑出鞘,剑侠上路了,就没有了任何回头的理由。
  春来,就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北京奥运的呼唤依稀可见,守望金秋,绽放出属于你自己的春色璀璨。
  羽坛虎将:郑波寻觅另一半

[SITESERVER_PAGE]

  郑波,生于1982年11月26日,身高/体重:1.79米/78公斤。身体素质出众,打法凶猛,虎虎生威,后场跳起扣杀有力、落点好,连续多拍进攻能力强。
  主要成绩:2000年世青赛男双冠军。2003年印度尼西亚公开赛冠军;2004年汤姆斯杯团体赛冠军成员;2005年十运会混双冠军;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
  (一)
  郑波祖籍山东,整个家族到他这一辈只有他一个男孩,自打他一出生便承载了家族发展的希望,郑家亲朋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他自然是溺爱有加,被视为了掌上明珠。
[SITESERVER_PAGE]  为了让郑波将来有一番作为,郑波的爸爸郑红星觉得首先应让儿子有一个好的身体,当时郑红星的工作单位株洲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刚好掀起一股羽毛球热潮,公司内部的业余体校颇具规模,郑红星每次去打球时都带上小波波。
  天性爱动、爱跳的郑波一开始对打球并不“感冒”,只是每天早晨跟着爸爸跑步、压韧带,后来到球场去得多了,渐渐有了上场的冲动,在稍稍笨拙的闪动之间,他很快就表现出良好的悟性,加上父母身高条件好,小波波自然有比同龄人更大的发展潜力。
  1988年冬季,郑红星把刚满6岁小波波,亲自送到当地体校教练吕启华手里,开始了系统训练。虽然年龄小,但郑波并不调皮,对羽毛球特别热爱,训练中从不迟到和偷懒,因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后盾,他的球技得以突飞猛进。
  1993年,11岁的郑波作为主力,首次参加省少儿羽毛球比赛,他的球技并未显示出多大优势,相反,在与年龄较大选手对垒时,他不仅不怯场,还表现出强烈的好胜欲望,这一特质深为省队教练张绍臣看重,1994年7月,郑波被选进入省羽毛球队集训。
  习惯了父母呵护的郑波,很不情愿地来到了省城长沙,恋家的他在队里很不合群,平日里根本不愿意和队友说话,一周50元的零花钱俨然有“款爷”之态,训练也是敷衍了事,更绝的是,郑波经常独自一人偷偷跑回株洲。有一天晚上9时,郑红星开车将郑波送到省队,等安排妥当回到家已是深夜12点,刚躺下迷迷糊糊睡了半小时,家里门铃突然铮铮作响,起身一看,竟是郑波靠在门前,未等郑红星回过神来,郑波就指着楼下一辆红色的士说:“老爸,车费要168块。”退休在家的郑爷爷再也不忍心让小孙子受这种罪,只身来到树木岭附近航空局打工,每天下班后步行20分钟,去训练场或是宿舍看望郑波,如此半年过后,郑波才渐渐适应省队生活。
  1996年,郑波代表株洲参加常德省八运会,包揽男单、男双两枚金牌,随后他又在邵阳全国少儿比赛中获得单打亚军,由于当时鲍春来并未出成绩,技术较为全面的郑波就被冠为“湖南第一单打”。比赛过后,这帮全国少年羽球精英在八一训练基地福州集训,小郑波1岁的林丹崭露头角,弹跳力好,在队内比赛中霸气十足,绝不手下留情。
  2000年,当时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官员任春晖正式向张绍臣建议:“郑波早点转项比较好。”张绍臣认为在省队让郑波练单打,主要是考虑到他能和鲍春来一起加强湖南省男单运动员在国家队的竞争力。后来,由于强手不断涌现,加上郑波有一个移动差的缺点,再三权衡利弊后决定转项,改练双打。
[SITESERVER_PAGE]  随后,林丹异军突起,获2000年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世青赛男团冠军、男单第三名;而郑波则获2000年世青赛混合团体冠军、男双冠军和混双亚军。这两个冠军也让郑波有重生之感,直到现在他都认为:2000年第五届世青赛上,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摘夺男双金牌,这块金牌奠定他在中国和世界羽球男双项目上的地位。之后,2003英国第十三届世锦赛男双铜牌、2004重夺汤杯,世锦赛摘得奖牌使郑波体味成长的幸福,汤姆斯杯夺冠则让郑波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
  (二)
  球场外的郑波话语不多,他打发日子的主要方式是听周杰伦的抒情慢歌和节奏感强的爵士乐。“听音乐可以让我随时保持好的心情,同时,一些音乐的节奏也能给我以启迪,使我控制比赛的能力变得更加突出。其实,打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境界,追求永无止境。”年纪轻轻的郑波却对打球很有感悟。
  羽毛球球场上的郑波攻击力极强,往往一上场就气势上压住对手,每与队友打出好的配合总会仰头长啸,或挥起拳头向对手示威。坐镇双打后场,要求运动员视野开阔、绝对力量和心理素质出色,这些对综合能力突出的郑波当然是小菜一碟,但他与队友的“配合”还有待提高,这也是中国男双与世界顶尖高手的主要差距。
  在国家队,与郑波配对双打的一直是来自浙江的桑洋。他俩组对了6年,面对反复的分分合合,桑洋/郑波这对中国男双主力终于面临的真正的分手。今年的成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是二人最后一次组对参赛,二人之中只有一人能够获得到日本参加汤姆斯杯的资格。
  2006年成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桑洋/郑波在的男双1/4决赛中以0:2不敌美国队的2005年世锦赛冠军吴俊明/白国豪。没想到,这竟可能是二人在羽毛球生涯中最后一场配对参加的比赛,从此之后,这对从2000年走过了6载风雨的组合,将正式分道扬镳。最残酷的是,本次大师赛上配对的两人,竟然私下进行着一场“生死战”。由于二人中只有一人能够获得汤姆斯杯的参赛资格,所以在配对比赛的同时,二人之前也进行着殊死的较量,而胜利的天平已经严重的倾向了郑波。原来,除了桑洋/郑波外,世界排名比他们更靠前的还有中国头号男双组合蔡赟/傅海峰与新进组合谢中博/郭振东,这两对配对固定的组合已经很大程序上预订了4个汤姆斯杯名额,从中国男队10人的参赛名单来看,一般将留出5个单打名额,这样的话,留出给男双的只剩下最后一个机动名额。
[SITESERVER_PAGE]  桑洋/郑波配对的时间比蔡赟/傅海峰还早,两人从2000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就开始配对,在2002年与后者同时成为老帅汤仙虎麾下的男双重点培养对象。不过,就在蔡赟/傅海峰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桑洋/郑波却因为性格差异而矛盾增多,两人在场上共同奋斗,场下却怎么也说不到一起去,长期这样的冷战状态严重影响了二人的比赛成绩。在蔡赟/傅海峰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同时,桑洋/郑波却逐渐在走下坡路。终于,在老帅汤仙虎退休后,中国男队的教练组决定让二人“分手”,重新寻找适合的“另一半”。
  可惜的是,桑洋/郑波分开组对的成绩也不理想,常常是没进到前八就被对手淘汰了。眼看汤姆斯杯临近,中国男双混双组教练决定让二人“复合”,但在2005年湖南益阳世界杯上,桑洋/郑波二人的成绩还是不理想,第二轮就被对手淘汰。之后,郑波先后与谢中博、郭振东分别配对,上手快,效果好,入选汤姆斯杯的机会就最终留给了郑波。这样郑波就成为了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的“最佳第五人”。
  回想起二人在2004年汤姆斯杯决赛上以第二男双的身份拿下了最后一分,郑波至今仍然激动不已。“那次的夺冠让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着。”不过,这美好的回忆只能永久地埋在心底。一手提携他们的老帅汤仙虎也曾无奈的表示,假如桑洋/郑波哪天能不吵架了,他们的水平决不会是现在的状况。不过,性格的差异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双打配对就像找对象,两厢情愿,还要性格相投,不然就是这样的结局,对两个人都是损失。
  (三)
  男双并非是郑波的唯一选择,混双也是郑波的强项。1999年郑波/黄穗夺得全国四城会混双金牌,2001年两人在广州九运会上摘得银牌,2005年十运会,郑波再次携手黄穗,以2:0击败广东队的陈其遒/张洁雯,为湖南队赢得羽毛球赛场上的第二块金牌。获胜后郑波冲出场外,与教练热情拥抱。这是郑波首次在全运会上拿到冠军。他们的胜利也赢得了对手的称道,陈其遒说:“对手攻防实力比较强。我都全力攻了大半场,但是球就是打不下。对手的防守太顽强。”
  由于国家队要权衡各省市的利益,凡在双打项目的配对方面都十分慎重,很难遇到同一个省市的运动员被分在同一对组合上,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得主广东的杨维/张洁雯是个例外。
  考虑到08年的奥运会,我省极力促成黄穗与郑波搭档混合双打。他们是十运会的冠军,彼此性格知根知底,各自技术烂熟于心,思想文化极易沟通,且技术特点鲜明,优势互补性很强,是混合双打的理想人选。混双成为郑波的“2008项目”也并非没有可能。对此,郑波也表示:“我的体形很好,身体特别扎实,没有什么伤病,我会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希望届时在球技与项目上都有所开拓。”
  全中国的顶尖运动员都把目光盯在了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这无疑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一场比赛。郑波也是一样,内心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来临,让努力多一点,也让幸运多一点,“最佳第5人”的日子要结束,找回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为了08奥运而拼搏。
  剑走尖锋。中国羽坛的湖南“三剑客”,亮剑吧!果断些、勇敢些、坚韧些,剑锋所指,一往无前,开创出奥运湘军大气壮观的气象。
  (湖南省体育局 作者:骆先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剑走尖锋——记中国羽坛湖南“三剑客”

3354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