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三月,春光明媚。人们一路进荣膺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双重声誉的东安县体委大门,就会被那300多名少年儿童生龙活虎的训练场面所吸引所震憾。东安县委、县政府对体育工作的两顶全国桂冠历来十分器重,也不时地为之注入新的活力。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县委县政府明确批示体育必须开辟市场培育市场,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体育争光的氛围环境,让群众认识体育参与锻炼,让孩子们投身体育参与训练。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对体育的投入,扶持体育产业开发,使东安体育走出了一条以体养体的发展模式。
92年以来,东安县体委采用自筹联营引资的方法,先后创办了娱乐场、滑冰场、武术学校、体育服务部、乒乓球学校、游泳学校、体运舞厅等7个经济实体。同时还通过发行体育彩票,加强体育市场管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拉动了内需,带来了不薄的社会经济效益。有了效益思图发展,这是东安体育人的胸襟;近五年来,东安体委投入150万元搞了13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为县体校新建了教学楼、教职工学生宿舍及训练营业用房约3000平米,计划今年内再新盖一栋学生公寓,大幅度改善体校训练教学生活条件和丰富全民健身运动设施场地。
东安县体校在走过了体委独家办、体校与传统校结合办的历程之后,于95年迈上了与教委联合办体校的路子,实行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重建后的东安体育学校内设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文化课按全日制中小学课程内容开设,专业课设武术、乒乓球、田径、摔跤、柔道等。文化课教师从全县中小学校公开选聘,专业课由原业余体校教练和学校体育教师担任。招生和升学考试由县教委统一安排,纳入全县教育计划。体育学校实行教学食宿训练三集中。体教联合办体校五年来,东安尝到的是甜头:保证了训练时间,学生每天下午3点几乎都开始训练,一直到6点,保留了两种学籍,学生在学校和体校之间能合理流动,进得来也出得去,形成以体校为网点,面向全县中小学选拔体育苗子,随时发现随即转校,体育上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也可随时插入体校其他班学习或退回原校读书;保障了学生管理,由于实行了三集中,学生从早到晚在一起,一举一动看得见,教练员与文化教师一起配合齐抓共管事半功倍;保护了学业成绩,实行文化教师包班,教职工事业心责任感大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学生外出比赛,回来集中补课,对文化成绩稍差的就进行个别辅导,重点保护。
五年约实践,使东安体校办校体制日臻规范;实施有偿训练交费健身拓展了体育市场;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家长乐送,学生愿学;输送人才和比赛成绩均有提高,据统计已向省市体校和大中专院校及社会培养316人,代表永州市参赛获54枚金牌、42枚银牌、35枚铜牌。东安体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体校。
(东安县体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