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楚恰小学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4-02-01 17:10 【字体:

  长沙市楚恰小学为新化陈润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创办。陈润霖还于1914年创办楚恰工业学校,1923年增办楚怡中学及幼儿园,形成楚怕“三校一园”的体制。
  楚恰小学历来重视体育,设施较齐备。民国初年该校就兴建了简单体育馆、外操场。
  据民国35年(1946)11月24日《楚恰期刊》第四版裁: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楚怡小学损失校产15.66万元,其中烧毁砖木结构两层体育馆一座,木质大厅(即风雨操场)一栋,合计 5.34万元(抗日战争前币值)。
  民国时期,楚恰小学体育的突出特点是改革体育教学,该校体育教师黄醒主编的《体育周报》,在全国发行60期。1919年该报提出了改革体育教学的一系列问题。黄醒首先在楚怕小学废止兵操,注重走步、队形变换、徒手体操、攀缘、跳跃、器械操等。
  1923年2月至1925年7月,在该校任教体育的陈奎生在此基础上开展球类和田径运动。1947年来楚怡任教体育的杨国勋,对小学体育教学总结了较完整的经验。低年级注重学生不良姿势的矫正及卫生习惯的养成,以训练其初步运动技能为原则,每周授课120分钟;中年级多采用团体竞赛性游戏的方式,培养守纪律的良好品德,每周授课80分钟;高年级分组进行各种球类、田径运动,每周授课亦为80分钟。每日上午二节课后进行课问操,各年级每日课外活动40分钟,高年级还常举行篮、排、乒乓球班级比赛,中年级举行跳绳、踢毽子、拔河班级比赛,低年级进行各种游戏比赛。1932年楚怕小学篮球队获长沙市小学篮球比赛总锦标。
[SITESERVER_PAGE]  新中国成立后,楚怕小学的课余体育尤具特色,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体育“苗子”。该校于1958年成立体操、田径、武术业余训练队,以后又相继成立游泳、跳水队,其中以体操队的成绩最为突出。1954年来楚怡小学任教体育的张季元热心体操事业,使楚恰小学的体操享誉三湘,先后为国家培养体操苗子54名,其中进入国家体操队的7名,进入省体操队的35名,进入高等院校与文艺团体的12名,这54人中,有9人成为运动健将,12人先后出国访问和比赛。楚怕小学体操队先后10次代表湖南省业余体校参加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入选省体操队的楚怕学生周晶、范学英,入选省技巧队的杜晓,入选省射击队的王晓燕,均在国1内外的正式比赛中,先后获得冠军。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楚怕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体操人才的培养,又踏上一个新台阶。学生每周三节体育课,开展两次文体活动,每天坚持两次课问操,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1986年全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为90%以上,张季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练员和省特级体育教师。1985年楚怕小学被评为湖南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获一等奖。省体委给该校颁发“输送人才先进单位”奖旗。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楚恰小学

1008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