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一片希望的体育热土——自治州体育开发考察观感(上)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5-03-09 10:42 【字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自然赋于了湘西如诗如画的山水,也赋于了湘西人民山一般坚毅的性格。
  过也是一片希望的体育热土。走进这里就意味着走进了体育大观园,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山野村寨,处处可见健身的身影。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女子举重冠军杨霞就来自湘西保靖县。
  7月26日至8月3曰,记者随省体育局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西部大开发体育考察。一路上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龙山、永顺、保靖、花垣、泸溪、古丈、凤凰、吉首等8个县市,深深体会了这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艰难,也深深感受到了他们艰苦创业、勤俭办体育的感人精神。
  自治州曾流传这样的比喻“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仅有自己的脚印”;如今,囿于自然条件的恶劣,自治州大部分县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1100余元。但他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在山乡里浇灌开了体育奇葩,8个县市有5个县市拥有自己的体育场或体育中心,有的县正在兴建或准备兴建大型现代化体育场馆。他们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奥运会女子举重冠军杨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古丈县总人口13.65万,200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1150万元,但他们拥有“举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等美誉。1992年,古丈县征地57亩兴建县体育中心,全县人民为此同心协力,乐于奉献,被征地群众少要征地费50万元。在这个“地无百米平”的地方兴建体育中心是何等艰难!古丈人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打通了一条长218米、宽9米、高7米通往体育广场的隧道,搬掉了两座小山,填平了3条深沟。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0年,体育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含物资)达1000多万。正是因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古丈培养了龙玉玲,罗红卫等优秀选手。
[SITESERVER_PAGE]  永顺县是我省有名的“体操人才摇篮”,在2000年全国体操赛上、马继游获男子蹦床冠军,今年出征九运会,他有望披金戴银:“少儿运动员符敏先后在全国、全省比赛上获9枚金牌、3枚银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但走进永顺灵溪一小体操训练基地,不能不为条件的简陋而吃惊,房子低矮潮湿,设施器材严重匮乏,系吊环的竟是两根布带。
  资金的匮乏迫使自治州人民励精图治,以开拓性的思维办体育。他们根据湘西人民吃苦耐劳的特点,调整了业训项目布局,打造“精品工程”,推出“精品人才”,渐渐形成了突出优势项目——举重,加强基础项目——田径,恢复传统项目——武术,拓展重点项目——体操、皮划艇的总体布局。他们抓住推行素质教育的契机,体育和教育部门联姻,共办项目、共筹资金、共派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在学校进行体育训练,成功实现了体教一体化,形成了基地校、县体校、网点校齐上的业训新桔局。
  资金的匮乏也迫使自治州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他们在教练队伍中认真开展训练育人的园丁精神、热爱体育的敬业精神、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等5种精神教育。同时,他们注重以心换心,为教练解决实际困难。在古丈县,机关干部即便发不出工资也要先保证教练的工资,业训学生的生活补助费也纳入工资预算。    
  自治州目前在省队训练的举重队员有8人,占省队的一半。在今年的全国九运会上,自治州的举重运动员杨霞、刘华勇、陈初福均有希望披金戴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片希望的体育热土——自治州体育开发考察观感(上)

1008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