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湘西州人口大县、体育强县、财政穷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810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53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9.12万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积极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奥运分光计划》,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动力,改革训练管理体制,塑造精品项目,坚持体教结合,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实现了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2年以来,全县共夺取州级以上奖牌230枚,向国家输送了田荣、马继游、符敏等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11月在全国九运会上,我县运动员马继游获蹦床冠军。2004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第12届残奥会上,我县残疾人运动员田荣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夺得1金1银的好成绩,为国家赢得荣誉。
一、高度重视,加大体育投入
过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不断加大体育投入,将体育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截至现在,全县已累计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县城体育活动中心,建成了能容纳6000观众的400米标准田径场、看台灯光球场、旱冰场 、小游泳池、青少年活动中心、体操训练房及办公楼等体育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后备人才基地建设,2003年我县被列为省体操后备人才基地后,县委、县政府在人力、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基地配置了6名专职教练员,多方筹集资金98万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标准体操训练房,配置了价值近50万元的自由体操床垫、蹦床、吊环、平衡木等训练器材100余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确保基地正常运转,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听取基地建设专题汇报,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县长刘小刚同志经常深入到体操基地指导训练工作,了解教练、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解决训练中的实际困难。
[SITESERVER_PAGE] 二、改革业余训练管理体制,着力打造精品项目
近年来,我县加强体教结合,狠抓网点校建设,积极探索业余训练的新路子,着力打造精品项目。
(一)实施精品工程,打造精品项目。积极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发挥重点优势,力争在精品项目上做大做强,培养精品人才。根据我县实际,淘汰了一批见效慢、耗资大、不适应我县体育发展的项目,把田径、体操、射击等项目列为重点项目,体操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常抓不懈,训练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已成为湖南省体操后备人才基地,培养出了田荣、马继游、符敏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为省州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深化训练体制改革,完善训练机构。我县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小刚同志任组长,体育局局长张家余同志、教育局局长梁清星同志任副组长的业训领导小组,并由体育局副局长彭南海同志负责业训日常工作。进一步深化训练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训练管理体制,完善各种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论功取酬、按劳分配的政策,对获得省级以上金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实行重奖,充分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训练机制,加强县业余体校建设,县委、县政府将业余体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财政、编制、体育等部门保证业余体校有场地校舍、教练员、运动员、编制、经费、训练时间。现业余体校共有专职教练7人,兼职教练5人。同时给县体操后备人才基地确立了教练员编制8名,设置体育局二级机构1个。
[SITESERVER_PAGE] (三)狠抓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强训。一是狠抓教练员队伍建设。我县针对教练流失现象,今年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了一批业务素质高的优秀教练,对责任心不强的教练不姑息迁就,坚决辞退。目前,我县拥有一支思想政治好、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教练员队伍,共有专兼职教练17人,其中专职教练12人,聘用教练2人。教练员队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除2名教练是中专文化,其余的全部有大专以上文凭。进一步规范教练员训练工作,明确教练员工作职责,要求教练员遵守训练制度,根据队员的特点,写出详细的训练计划、训练小结和年度总结;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在进行岗位自学和老教练传帮带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选送教练员到省里进行专业培训,教练培训率已达98%;对教练员严格实行签约上岗,岗位职责量化管理,奖优罚劣,促进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二是狠抓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努力实现《奥运争光计划》,我县加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选拔、培养体操、田径、射击等项目后备人才。加强体育苗子选拔工作,每年体育、教育等部门都在全县中小学挑选一批有体育潜质和发展前途的学生,并由体育教师、教练负责日常训练;加强后备人才训练工作,制定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积极发展训练,提高队员的体育技能,同时经常组织队员参加省州县举行的各项比赛,提高队员的实践经验,增强队员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向国家、省及体育院校输送体育人才230名,其中向国家队输送了残奥冠军田荣和全国冠军马继游,向省专业队输送符敏,向省体操中心输送汤航,龙丹,向省蹦床队输送向朗、符斌、彭俊杰,向湖南师大、吉首大学等高等院校体育系输送学生98名,向州体校输送近100名优秀后备人才。
(四)改善训练环境,注重科技兴训。我县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把体育经费列下财政预算,今年又下拨经费20万元用于改善训练环境,配置了测试仪、电脑等科研选材器材,为训练科研及选材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保障。加强技术创新,改进训练方法,制定了一套较科学的选材、训练方法,坚持循序渐进,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与选材的准确性。
[SITESERVER_PAGE] (五)加强体教结合,拓宽训练渠道。我县业训工作以“奥运争光”为目标,积极拓宽训练渠道,狠抓网点校建设,体育、教育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创建体教结合的业训网络,共同组织网点学校开展课余训练和竞赛,共同扶植重点学校的器材设施,共同解决网点示范学校运动员的双向输送,齐抓共管,做到运动员训练、学习两不误。加强体教结合的业训网络建设,实步建成了以县业余体校为主体,各网点示范校、业训基地为基础,幅射城乡的业训网络,创建了县一中等7所网点示范学校,建立了县一中田径训练基地、灵溪一小体操训练基地、县实验学校射击训练基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4个业余训练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
三、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过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通过积极开展业训工作,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我县竞技体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参加省级以上比赛16次,获得省级以上金牌45枚,金杯3枚。我县优秀运动员马继游在95年全国少儿体操比赛中获1金1银,在95国际体操邀请赛中获5金1银,在2001年全国九运会上获蹦床冠军。运动员符敏在98年湖南省“宜穿灵杯”少儿体操比赛中获5金2银,在98年全国“李宁杯”少儿体操比赛中获2金2银的好成绩。2004年,我县更是战果辉煌,成功举办了全省少儿体操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9金10银4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居全省第二,团体总分居全省第三),被湖南省体育局评为优秀赛区,在省体操基地调赛中取得4金5银的好成绩,在自治州第十届运动会上获金牌44枚,以团体总分2340.5分居全州第一,在“李宁杯”全国少儿体操比赛分站赛中,我县运动员汤航获得自由体操第二名,在总决赛中获得第七名,在“甬新家私杯”全国蹦床青少年锦标赛中,我县运动员向朗获男子乙组单跳冠军,彭俊杰获得男子乙组网上第七名,在第12届雅典残奥会上,我县残疾人运动员田荣获得1金1银的好成绩,并2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以2006年全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目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业训工作,创新业训方法,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开创我县体育工作新局面。
(永顺县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