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以体育活动为媒 促各项事业发展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6-06-06 17:36 【字体:

2006年全省体工会典型发言: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马颈坳镇党委书记 杨祚澄

  我镇是一个土家、苗、汉杂居的民族乡镇,也是吉首、古丈、保靖三县市七乡镇体育活动的中心。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45人。近年来,我镇按照“科技引导发展,绿色产业兴镇,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思路,狠抓以椪柑为主的山地开发,农业年总产值达1.0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50元,已建成2个州级小康示范村,10个林果专业村,农村全部实现了“五通”工程,被评为湖南省农业科技产品、成果重点推广乡镇和自治州科技示范乡镇。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民族体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近年来,我镇把“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既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又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使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乡风文明建设。2006年我镇被湘西州委、州政府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推荐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SITESERVER_PAGE]  一、领导重视,网络健全
  我镇党委、政府按照“开展全民健身,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体育工作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牢固树立体育工作要为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服务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局服务的观念,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紧抓好抓落实,加强领导,正确引导,及时指导。
  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文体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抓。按照镇体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年初有目标、计划、任务,年末有检查、考核、落实,并且把文体活动开展纳入到对各村、镇直有关单位年终精神文明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驻村干部、镇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村三大主干对全民健身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参与,全镇先后组建了18支篮球队、12支苗鼓队、8支狮子队、4支龙灯队。自2002年成立镇农民体育协会以来,会员已发展到6000余名,成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主力军,协会一年组织万人以上的活动达到5次。体育协会组织成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是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为全民健身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广播电视、墙报、山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普及和推广,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健康是金”的道理,并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SITESERVER_PAGE]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我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加大了体育投入力度,逐步改善了群众文体活动环境。三年内共引进资金350多万元,兴建了标准运动场2个、篮球场8个(灯光球场2个)、200米跑道田径场5个、乒乓球台20张、综合训练房4个,以及大型跳歌坪2个、体育广场一个。三年来,全镇操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总面积增加了近5倍。同时,投入资金15万余元,组建了6支苗鼓队,并专门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使苗鼓队打出名声,走出湘西,受到省委宣传部的好评。如今,我镇每年投入3万多元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做出成绩、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体育投入的加大,体育设施的完善,为全镇人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了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保障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夯实基础,培养人才
  我们以学校体育、农村体育为重点,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民族体育的聚焦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
  一是抓好体育培训。通过组织办班等形式,使更多的人成为体育活动的社会传授者和普及者。2002年以来,镇政府采取不同形式开办各类培训班128次,培训人员上万人次,培训文体骨干2000余人。全镇13个村1个社区都成立了体育辅导站,有篮球、乒乓球、苗鼓、羽毛球、中国象棋、舞狮子、玩龙灯等各类社会体育辅导员120余名,骨干裁判员50多名。
  二是着重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参加体育煅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全镇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切实把体育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定期举行体育公开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目前,全镇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100%,达标及格率96%以上。体育教学的实施,既增强了学生体魄,又塑造了完美人格,为农村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SITESERVER_PAGE]  四、精心组织,突出特色
  我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
  一是传统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苗鼓、上刀梯、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脚马、山歌对唱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我镇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月八”、“中秋”等节日都举行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如团结村一年一度的万人山歌、苗歌对唱,吸引了镇内及周边乡镇众多民族群众参与,既促进了文化交流,又加强了民族团结。溪马村正月十五的传统“钢火烧龙”狂欢节,烟花绽放,锣鼓阵阵,醒狮腾跃,飞龙狂舞,分外耀眼,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和外宾的广泛关注。我镇还是一个武术之乡,且武风醇厚。米坡村的舞狮表演在四省边区百狮表演赛中连续两年荣获二等奖。
  二是现代体育活动得到快速发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田径、钓鱼等体育活动频繁,形成了体育健身,全民参与的格局。我镇成立了12支文艺表演队,溪马村的“夕阳红”表演队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一路顺风”栏目。镇中、小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广大师生积极参与。2005年,镇中心完小代表队在吉首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农村组乒乓球团体冠军、农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镇中学也在该运动会上荣获农村组男、女篮球第一名,田径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是群众体育运动与我镇的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打造了体育运动新品牌。我镇每年举办的“椪柑杯”篮球赛、“休闲观光农业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活动,既活跃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又极大地促进了我镇水果对外销售,打出了品牌。为发展休闲旅游业,2003年10月,湖南卫视在我镇隘口村举办了“全国美丽村姑大奖赛”,开展了骑牛比赛和负重赤脚逆水跑等活动,从而加大了宣传力度,促进了隘口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塑造了我镇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SITESERVER_PAGE]  五、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经济工作和体育活动的相互促进,推动了我镇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一是农民群众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实现了“人的和谐发展”。2003年,我镇被省民委授予省民族团结示范点;2005年,被自治州授予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先进单位;2006年,被湘西州授予全州首个信用镇。
  二是在经济领域,体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国美丽村姑大奖赛”在我镇隘口村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人前来参观旅游,骑牛比赛和负重赤脚逆水跑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成为“特色旅游”品牌,我镇充分利用文体这个窗口,向外界展示我镇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全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开展体育活动,为我镇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农民群众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的风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我镇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通过实践,我镇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协会组织、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工作新路子,促进了文化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内聚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开辟了全民健身大发展、体育事业大跨越的金光大道。      (2006年6月6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以体育活动为媒 促各项事业发展

1008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