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贺龙体校走出职业教育新天地
在我国,体校一直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现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体校管理者的面前:即使是培养了众多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但这些冠军的数量相对于体校学生来说仍然是凤毛麟角。除了冠军和那些可以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少数人,剩下的大量学生怎么办?一个探求体校发展之路的课题,于是摆在管理者面前。
发展:痛中求变
刚刚搬到星沙新址的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曾经培育了像李小鹏这样的奥运冠军,一直又是省内市州级体校中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训练设施最好的。该校校长余庄告诉记者,“体校学生一般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取得突出成绩,成为职业运动员;二是在体校学习直至毕业后,凭借优秀的专业运动成绩被大学特招,或者在毕业后能成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或教练。但这仍然只是一小部分。”
“而且,目前受限制行业办学的学校开设教育专业的政策控制,体育运动学校不能再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这使得体校学生只有成为优秀体育人才这一条路了。社会地位降低,继而使招生陷入困境,学校发展受到阻碍,反过来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也同时受到影响,发展也肯定要受到制约。”余庄说。
“我们从去年开始试着走走职业教育的道路,而且是与体育产业有关的职业教育。”余庄说。这个过程并不会很容易,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体校的训练和培养模式很难转变。余庄告诉记者,在一次与兄弟体校的交流中,这所体校的校长得意地告诉他,在最近一届的毕业生中,他们有10名学生(共50多名毕业生)被保送进大学。余庄问:那剩下的40多人怎么办?校长一时语塞,因为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而贺龙体校探求的就是如何让这40多人接受体育职业的教育,指导他们就业的问题。“体校学生经历三年甚至是六年的专业体育训练,所接受的知识相对集中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偏差。如果没有进入到专业运动员这一层次,就必须通过学习来调整好知识结构,才能应对进入职场的要求。”余庄说。
[SITESERVER_PAGE] 出路:职业教育
进行体育职业教育是有其大背景的:如今人们健身锻炼的热潮越来越高,这其中,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产生了众多原本想不到的人才缺口。余庄举了两个例子。
长沙一位专门从事品牌运动服装和器材生意的老总曾经向他抱怨:体育服装的营业员其实很需要懂体育,这样才能对顾客提出各种合理而又专业的建议。比如有些人分不清一双跑步鞋和一双平底的足球训练鞋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位老总每年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对员工进行培训,成本也因此变得更大。
另一个例子是余庄亲身经历的。当年,为迎接全国五城会,余庄曾经参加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当时的任务就是,为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体育工艺方面的建议,针对体育场馆和普通建筑的区别提出建设规范和专项要求。“我自己看了很多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有些东西你即算是体育专业人员,如果没有进入建筑体育工艺领域,一般想都不会去想,比如足球场内的给排水系统和草皮铺设、场馆内的音响要求等。”与之相关的是体育场馆的维护和管理问题。“现在的很多场馆,维护工作都交给了农民工,他们基本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很多场馆领导都在为没有专门人才对场馆进行管理而头疼。”
这直接催生了贺龙体校的两个新专业:体育经纪与营销、体育场馆建设维护和管理。同时,社会体育服务、指导与管理、运动营养学、高尔夫(一年制)等专业也成为贺龙体校职业教育的方向。“专业都经过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就业门路非常宽广,这些学生以后的工作就不用操心了。”余庄说。
余庄对这些专业很有信心,“我们培养的体育服务类的专业人才,是市场很紧缺的人才。我觉得,我们体校现在不仅仅在努力培养、输送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而且在培养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领域的服务人才方面正走着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涂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