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以创建“体育之城”为抓手 推动郴州群众体育工作大发展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4-03-05 16:53 【字体:

  近年来,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体育之城”为抓手,不断创新,扎实推进,全市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接连不断,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整体布局,力争实现市、县、乡村体育场馆设施全覆盖
  2012年4月,郴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有健身场所锻炼,由此拉开了将郴州市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体育之城”的大幕。《实施方案》建设规划如下:
  一是建设“五中心”。建设城东的市体育中心,建设城北的游泳跳水中心、网球场、高尔夫练习场、全民综合健身馆中心,建设城西的南岭生态园和油山全国顶级赛车基地,建设城中的郴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中心,建设城南全民健身广场中心。
  二是建设“五基地”。建设郴江河健身长廊基地,建设东江湖300公里环湖自行车赛基地,建设苏仙岭、王仙岭、骆仙岭、南塔岭、东塔岭和五盖山、飞天山、莽山户外健身运动基地,建设城区所有公园、游园休闲健身场所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健身场所基地。
  三是建设“三路径”。以郴州大道为纵轴(80公里),以郴永宜大道为横轴(90公里),以郴州至宜章90里骡马古道为辅线,沿道路两旁建设体育健身步道,形成体育健身三大路径。
  四是建设社区、乡镇、村、单位健身设施。社区、乡镇必须建有1个灯光篮球场、10件健身器材、2副乒乓球台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休闲广场,行政村必须建有1个篮球场、2副乒乓球台、6件健身器材,80%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住宅小区必须建有健身球场、休闲广场或健身路径。
  五是建设县级体育场馆。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建一座1500—2000座位以上的综合性体育馆和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郴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重点项目已落地实施,将有力支撑起郴州市群众体育工作格局。

[SITESERVER_PAGE]

  二、抓好“三落实”,切实增强公共体育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资金。2009年郴州投入5.23亿建设了体育中心。“体育之城”创建工作启动后,市财政将人均2元的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人均5元的健身设施建设经费列入了社会发展计划和每年财政年初预算,且逐年增长。2012年体育事业经费支出1222万元,2013年体育事业经费支出1474万元。每年100万元的业训专项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是落实规划。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郴州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2—2030)》、《郴州市“体育之城”创建专题规划》、《郴州大道健身绿道建设规划》等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纲领性文件,对体育设施布局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体育之城”建设以及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落实措施。市政府将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纳入了全市“民生100工程”实施范畴,将创建“体育之城”工作纳入了全市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三创办”将9项全民健身工作指标纳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市住建局将“五中心、五基地、三路径”以及县级体育综合馆建设纳入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市城管局将城区所有公园、游园、郴江河沿岸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了城市大提质工程,郴州大道健身步道纳入了“两型示范带”建设之中,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SITESERVER_PAGE]

  三、以人为本,努力塑造体育工作大格局
  一是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城区所有的公园、游园安置了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城区景点间的健身步道(绿道)大串联和郴永宜、郴资桂高等级公路两侧健身长廊已开始着手建设。全市已有40%的行政村实施或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县市区已有4个县建有综合体育馆,4个县正在动工建设综合体育馆,东江湖300公里环湖自行车赛道已开始分期分段施工,油山全国赛车基地正在规划设计当中。2013年启动了40公里郴江河沿岸健身长廊、社区灯光球场、市直独立院落单位健身设施建设,投入300万元在城区部分社区新建和提质改造了13个高标准室外塑胶灯光篮球场,用电并入城市公共用电,投入50万元在郴江河沿岸安装了第一期健身设施,督促30个有独立院落的市直单位建好了健身场地。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郴州市现有登山协会、自行车协会、足球协会、南岭户外俱乐部、和美健身协会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22个。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完全走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道路,依靠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全年举办赛事活动130项次,充分发挥了体育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调动了各个阶层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大大减少了政府部门的投入,在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市现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人,为适应“体育之城”创建工作需要,从2013年起,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万元,计划培训600-800人。
  三是积极组织活动。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合作、社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多次举办领导干部篮球赛、莽山国家森林公园25公里徒步行、东江湖50公里徒步行、90里湘粤骡马古道徒步行等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在“体育之城”创建的浓厚氛围带动下,许多市民积极、主动参加健身锻炼,全市经常参与锻炼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的25%,市民健康素质有了普遍提高。老年体育活动已呈现常态化,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了打造排球、赛车两大品牌赛事,投入2000万元,成功举办了2013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201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决赛,有力地宣传、推介了郴州,同时为郴州创建“体育之城”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通过开展“体育之城”创建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体育事业立足之本的群众体育,在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将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把郴州打造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宜居宜游的“体育之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郴州市体育局局长 范建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以创建“体育之城”为抓手 推动郴州群众体育工作大发展

1008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