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湖南省体育局关于公开征求《湖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方案(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4-02 14:54 【字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特别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沈晓明书记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指示批示,我局拟定了《湖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方案(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广泛征询社会公众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12日,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联系人:省体育局群体处舒华,联系电话:0731-84537944邮箱:1184679981@qq.com

  附件:湖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方案(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体育局

2024


附件

湖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方案

(2024—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161号)、《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湘政办发〔202028号)、《湖南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湘体字〔202124号)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部署要求,指导各地完成“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任务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

  “十四五”以来,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目前全省1984个乡镇街道、5348城镇社区、21864个行政村配建有健身场地器材,覆盖率分别达到98.95%93.71%92.06%。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截止到2022年年底,湖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针对当前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状,遵循盘活存量、现有资源上下功夫原则,补齐我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体育强省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眼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积极补齐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短板和增加体育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体育智慧和力量。

  三、主要目标

  到2024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7平方米,乡镇街道及城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97%

  到2025年,全省健身设施配置更合理、使用更便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高品质、智能化延伸,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社区、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完成54个各型体育公园建设任务,各类健身步道总里程达到2.4万公里。

  四、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坚持统筹国家及省里各项有关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中的统筹引导作用,注重多部门协同、形成合力,推动本区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依据本地区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存量资源,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对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与资源型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强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

  2.优化空间,复合利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发展思路,注重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科学合理综合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倡导复合用地模式。通过区域政策统筹,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在城乡公园、文化广场、社区周边便民边角地、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空闲场所等公共空间中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融入体育健身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就近、便捷健身的现实需求。推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智慧化管理,提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服务能力与服务品质。

  3.因地制宜,多样融合。坚持围绕“体育惠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注重建设应与当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做到绿色环保、简约实用。从全省各区域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区域文化等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体育”和“体育”融合发展实效,结合各部门规划建设任务,对接好乡村振兴、综合性运动会等重大事项,合理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计划,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

  五、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城市绿色健身新名片。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湖南省“十四五”时期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建设指导目标,立足于现有公园实施改扩建,植入一批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加强科学规划布局,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增强公益性,提高可及性,在新建城区优先布局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创新建设方式,注重体育公园内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运动功能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构建多类型休闲体育公园、地方特色体育公园,推进“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任务目标的完成。

  2.加大健身步道建设力度,拓展全民健身新载体。健身步道投资少,见效快,承载力强,容量大,已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按照“统筹规划、以找代建、因地制宜、突出环保”的原则,充分整合本区域内既有山路古道、公园景区游步道、城市绿道、沿江沿湖堤道、林道、防火道、户外穿越线路及部分县乡村共同道路等资源,与环湘的“潇湘步道主线”串联对接,推动构建本区域内网状步道系统。做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章,发挥政府在健身步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多部门联动,步道线路应注重串联区域内景区景点、民宿营地、农家乐、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以发展户外休闲产业为重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身步道的建设和运营,在步道沿线积极引进一批体育拓展运动基地、房车以及露营营地等项目,推动健身步道与休闲产业的互动融合,形成旅游休闲健身精品线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推动水上健身运动设施建设,引导延伸户外体育产业新空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会同自然资源、水利等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在充分考虑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开放自然水域进行水上健身运动。充分挖掘各区域内自然水域资源,以龙舟、桨板、帆船、赛艇、皮划艇等项目为引领,合理利用公园景区水域、江河湖泊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水上运动设施,推进有条件、有特色的自然水域向户外运动开放。从规划、用地、权益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运营包括水上健身设施在内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水上体育产业发展,扩大水上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到2025年,我省水上健身运动设施建成量较“十三五”要提高50%,水上运动设施供给持续增加、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内容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4.开展“国球进社区进公园”,扩大群众身边基础公共服务新供给。结合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推动在城市社区、公园中配建以乒乓球台等小型设施为重点的健身设施。力争用年左右时间,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广大群众就近健身提供便利。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体育等主管部门,认真梳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城市社区和具备建设空间的城市公园,加强对健身场地选址及健身设施配置类型、数量的指导,健身场地应选择环境安全、条件良好、出入便捷的地段,确保设施配置与安全间距满足活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社区居民生活和游客游憩活动造成干扰。根据场地条件和周边群众需求,面积较小的场地可配置乒乓球台或其他室外健身器材;面积较大的场地可配置非标准球类活动场地;有条件的还可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健身区域,配置智能健身设施。到2025年,全省配置“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运动场地不少于400片。

  5.全面落实补短板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网络再上新台阶。2021年,湖南省发改委、体育局、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湖南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未来两年,将统筹利用中央及省级资金,综合运用体彩公益金,充分发挥“指挥棒”和“药引子”作用,引导支持地方结合桥梁下空闲空间、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对不具备标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建设完善健身设施。重点支持在农村地区落实多功能运动场地2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项目700个,同时支持投放路径健身器材2000套,到2025年全省应完成农村地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强化组织领导,起到牵头抓总、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建立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金渠道、资源对接等方面支持和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发展。

  2.加强资金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强化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各级财政要持续加大资金渠道统筹协调力度,用活用好体育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体彩公益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来源的功效,重点支持符合要求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

  3.加强工作协同。各级发展改革、体育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规划,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积极指导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各级政府牵头下建立项目建设调度机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应尽量缩短办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工作推动。

  4.加强监督监管。各级政府要压实监管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场地设施建设管理规范,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对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的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体育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准确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调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

  附件:1.20242025年全省体育场地面积指导目标表

     2.“十四五”全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指导目标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湖南省体育局关于公开征求《湖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方案(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3326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