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

毛泽东的运动健身法

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2002-05-16 17:16 【字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在改造和建设中国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建树了千古不朽的功勋,永远值得后人怀念。那么他在这个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是如何根据不同革命阶段的不同环境和条件,结合自己的爱好,参加了哪些体育运动进行自我保健的呢?
  一是游泳。毛泽东一生爱好游泳,早在青少年求学时期,他就积极学习和爱好游泳。那时长沙的湘江,是他常去游泳的地方。战争年代从井冈山到万里长征,因条件不允许,不能游泳,而洗冷水浴、雨浴、雪浴、风浴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到延安和西柏坡后,环境有所改善,特别在建国后,环境条件根本好转了,中南海、玉泉山、北戴河等处都修建有游泳池,他就经常游泳。毛泽东每年要下到全国各地去视察工作,如武汉、长沙、杭州、广州、韶山等地,凡有游泳池或水库供他游泳的地方他都不放弃游泳的机会。有时他还到大海、大江去游。对于游泳,他认为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还可以调整注意力,锻炼意志。他说,睡不好觉是用脑过度,平时总考虑问题,只有游泳时不考虑问题,如果这时考虑问题就会掉到水里去了。因此,他总把游泳作为锻炼身体和解脱烦恼的重要方法。
  二是爬山。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即爱爬山、野游。那时长沙的岳麓山,就是他常往爬山、露宿、野营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总离不开山,吃、住、行在山上,打仗在山上,天天爬山。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他带领三十多万红军战士,历时十多个月的长跑大演习,爬雪山、过草地,苦不堪言。井冈山、武夷山、大雪山、六盘山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不过这时的爬不带有体育色彩,是为了打仗取胜而进行的军事策略。建国后的爬山,如北京的玉泉山,杭州的玉皇山,广州的越秀
山、江西的庐山,他去是把执行工作任务和观看风景、增长见识与锻炼身体结合起来的,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三是作操。建国后毛泽东在户外的活动受到限制,平时只能在自己院里走走,或者在办公室内活动。为了增加活动量,结合自己的实际他编了一套体操,使胳膊、腿、臀部、头部、颈部都能活动。这套体操还有一个优点是不受场地、天气的限制,随处可作,有时间就作,受益匪浅。他经常在院子里作,连小孩都学会了,他们也受了益。
  四是散步。毛泽东爱散步。他有时工作久了,用脑多了,就到院子里散散步,轻松轻松。他养成一个习惯,睡觉前必散步。在散步过程中,他喜欢和卫士们或随从人员闲谈,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及至农村、城市、家庭情况、恋爱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有时他还为了趁机征求别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有时是想了解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他散步的意图往往是一举几得。
[SITESERVER_PAGE]  五是看夜景观风景。毛泽东白天到公共场合不方便,只好晚上出去。有次晚上去公园观夜景,触景生情,回忆了三十年前在北京逛公园,在灯光下看书,追求革命真理的情景。他说这天晚上享受到了普通人自由生活的滋味,很高兴。他在下面视察工作之余,总喜欢畅游名山大川,观看名胜古迹。他深有体会地说,这样做开阔了眼界,增添了见识,舒畅了心情,锻炼了身体。像这类活动他每年下去都有几次。
  六是跳舞。毛泽东在延安时开始跳舞,到西柏坡后跳舞的兴趣比较大,有舞必参加。到中南海后每个周末有舞,场场不缺席。他把跳舞作为他接触群众、和群众谈心与交流感情的好机会。他说,通过跳舞,不光是锻炼了身体,而且了解了情况,交了青年朋友,显得自己年轻多了。他晚年有个护理他的工作人员,就是通过跳舞认识的,把她留到身边服务,一直陪伴到他离开人世间。
  七是练书法。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比较注重书法,且毛笔字的功底很好。他在工作中常讲究书法,研究书法。五十年代后期他曾专心练过一段书法。加上他处在领袖地位,各行各业以及亲朋好友,都要求他题词,写书、报、刊、地名,单位或个人留言,赠诗,他均有求必应,从不拒绝。经过这样大量的书写锻炼,他的书法越来越流畅,很能使人爱看。他的墨迹流行全国,也传到了国外。行家们评说,毛泽东的书法很成熟,是一种艺术,可以成一派体系了。他的这些成果,既是他的工作成果,又是练书法的成果和运动保健的收获。
[SITESERVER_PAGE]  八是读书写诗。毛泽东酷爱读书看报。其特点有:一是和书有特殊感情。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爱读书,节衣缩食也要买书订报。战争年代,行军中常常把书带在身边,不准别人丢失。后来为他专设一个图书馆,藏书有几万册。建国后,他每次出去视察必带书。他的桌子、沙发、茶几、床上、卫生间放的书,都是他常读或正在读的书。有人说,毛泽东以书为夫人,生活在书的海洋里。二是读书的范围广泛。除政治书外,还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和外
国的。所以有许多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毛泽东交谈中无不感到不如。三是重点的反复读。如《共产党宣言》、《红楼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名著,都反反复复地读,不弄懂不放手。四是无时不读书。作为党和国家主席,日理万机,就见缝插针读书;有时还利用“间隙”闭门读几天书。他的习惯是睡觉前、厕所里、列车上、吃饭时都可以读,真可谓手不释卷!据说,毛泽东晚年眼力不好时,请人“陪读”或请人给他读书。他停止呼吸前几小时还在读一本介绍日本三木武夫的书。五是联系实际读书。他从不“死读书”,“读死书”。
他把积聚的丰富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真可谓人为我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毛泽东经常写诗。他对自己的诗要求非常严谨,每首都作过多次修改,多次征求名家意见,并请他人指正。这样互相交流写作体会,提高质量。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精雕细刻,这样讲究呢?他说:“我的重要文(诗)稿写出后,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才发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既表现出他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也表现出他与同行、朋友互相切磋的友情。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毛泽东的运动健身法

1009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