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勇是1979年入党的普通共产党员。原先是湖南省安化县体校的羽毛球教练员,现在是益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他说:“要每天问自己为体育做了点什么,要追求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就凭着这种对党的体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使他成为“全国十佳羽毛球教练员”,成为“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仆”;使安化县成为世界闻名的“羽毛球冠军之乡”,唐九红、龚智超、黄穗、龚睿娜——一只只金凤凰从安化这个山区飞向世界体坛。
(一)“豁出去,为奏国歌升国旗而拼搏”
安化地处偏僻,经济贫困,体育不名一文。有一年寒假,该县代表益阳地区参加省里的羽毛球比赛,共64人参加,结果第61-64名全由安化县的队员“囊括”。然而,正是这次比赛,使他们看到羽毛球适合山区发展,便以羽毛球为重点,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区体委便将羽毛球重点班放到安化;后来又被湖南省体委确定为羽毛球重点班。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76年,杨智勇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分配到安化县体委工作。
杨智勇的父亲是南下老同志,自己一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沐浴成长”,享受着先辈留下来的光荣,如今大学毕业,应当干一番事业!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大学里,杨智勇是学篮球专业的,回到安化后,他毅然改行当羽毛球教练,并与县体委的同志一起商量,大胆提出了“打过湘江去,与长沙比高低”的口号。
如何更上一层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多次请省羽毛球队来安化指导训练,传授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到80年代,安化羽校的运动员开始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赛,并经常获得名次。1983年,杨智勇被任命为县体委副主任兼羽毛球学校校长。他想,党和人民信任我,我应当多做贡献。他及时把原来的口号升华为“跨长江,过黄河”的更高要求,要在全国体育舞台上争位置。1985年,他训练的学生李立军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1986年,唐九红、唐辉、贺向阳相继进入国家羽毛球队。安化羽校开始蜚声全国;1987年,被确定为全国四所重点羽毛球单项学校之一。于是,杨智勇又与同志们一起,提出更高目标:培养更多的世界级体育明星!“飘洋过海奏国歌、升五星红旗”!并为自己确定了“豁出去!为奏国歌、升五星红旗而拼搏”的终身奋斗目标。
[SITESERVER_PAGE] 在“豁出去!为奏国歌、升国旗而拼搏”的信念鼓舞下,杨智勇从事教练员工作及担任领导干部28年来,每年工作日都在350天以上,每天工作几乎都达到14小时,先后向省以上专业运动队输送了30多名运动员,现仍带训16名运动员。带训运动员有4人进入国家羽毛球队,5人进入国家青年队。其中龚智超获第27届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龚睿娜、黄穗、陈琳为国家羽毛球队现役主力队员并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夺得冠军。1992年,他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仆”称号;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羽毛球教练员”;2003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竞赛管理工作者。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凭我的人品和实干精神,一定会赢得理解和支持”
1998年1月,组织上任命杨智勇为益阳市体委副主任。上任之前,他向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请求:到益阳再开办一所羽毛球体校,继续圆羽毛球金牌梦。
有人笑话他,你升了官,又有这么多的荣誉,仍然要做孩子王,今生今世注定要劳累一辈子。杨智勇却认为,一个人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自己既然入了党,事业就任重道远;当了领导干部就应该多讲追求,多讲奉献。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会有意义。
1月18日,他带着教练员李琼,外加一个保姆8个学生来到益阳报到。同时,被任命兼体校校长。
摆在他面前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打移交时,他得到三件东西:一枚体校公章;一笔体校全部经费100.04元人民币;一份湖南省体委《关于全省地级体校检查评估情况通报》,上面赫然写着:益阳市体校为“不合格地级体校”,原因是,处于“无训练队伍,无训练场地,无训练经费”的“三无”状况。
[SITESERVER_PAGE] 再办羽毛球体校,无疑是白手起家。在他的日记里,他记下了自己艰难的历程。
1月18日。杨智勇写道,教练李琼问我,杨老师,我们什么训练条件也没有,怎么办?确实,我们什么也没有!但家长一定要把他们的子女交给我带到益阳来。现在,首先应当稳定大家的心。晚8点,我召开了教练员、保姆、家长紧急会议,宣布益阳市体校羽毛球队正式成立。请大家特别是家长相信我杨智勇,既然你们把孩子交给我,我一定会带他们闯世界;目前困难很大,可谓寸步难行,但我们应坚定一个信念: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是的,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杨智勇首先做通了师范附小的工作,将学生寄读在此。又在师范附小旁边租下民房,作为学生及自己、教练、保姆的宿舍。然后,找在益阳师范工作的他的学生,借了4张高低床,8张单人桌,自己当搬运工,把家俱搬回来,结果扭伤了腰,他也顾不上了!
孩子们安置下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晴天他将孩子带到附小操坪里,雨天则在过道上搞训练。在此同时,从早到晚跑到益阳市及周边的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去寻找可利用的场地,前前后后两个多月,跑了20多处,最后,看中了市委党校一个仓库。他与大家一起,把里面堆放的物质挪开,找在电力局工会工作的学生“资助”2000元钱将地面铺了水泥,又找在军分区当供应科长的胞弟杨智跃“赞助”了全部灯光设备。
1998年5月20日,杨智勇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片羽毛球场地。看到孩子们有了训练场地高兴得不得了,我也兴奋不已。这片场地虽然铺了水泥,但门窗都是破破烂烂的。然而,我总算有了“家”,我们有希望了!
有了场地后,杨智勇从外地聘到了一位老教练,自己每天清晨5点多钟便与学生一起上早操,搞早训练;上班当体委副主任、校长,下班后又来到学生中间带训练。羽毛球队训练走上了正规后,他又着手恢复了举重、柔道、摔跤和射击等多个项目。市体校终于初具规模。
1998年12月20日,他向湖南省羽毛球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倾诉着他的炽热激情:
今年2月底调益阳时,我就想给各位写信。但在我刚起步的时候就求助于各位,我实在说不出口。讲心里话,我不想离开安化,但组织的安排我必须服从。虽然如此,但我不能离开羽毛球,我爱它爱得太深太深。我的整个心境随着羽毛球事业的兴衰而起伏。
[SITESERVER_PAGE] 调益阳时,我就萌发到益阳搞羽毛球的念头。虽然目前的益阳在羽毛球训练上不可能有多少投入,但是放弃羽毛球如同挖我心头之肉。因此,到益阳的第二天我就组建了羽毛球队,没有场地,我们在露天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为了租用一块场地,我跑遍了体委附近的学校和一切有可能的单位去求爷爷告奶奶,由于没有经费常常被他们拒之门外。为了实现我的梦想,再为羽毛球做点事,我自己出钱租民房,租床铺;为了学生的学习训练两不误,我与学生同吃同住并承包了学生全部家庭作业的检查和学生的学习辅导。我只有一个心愿,为湖南的羽毛球事业的兴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几个月艰辛的努力,我们总算租到了一片十分简陋的训练场地,总算有了干事业的一片天地,走出了成功的一步,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总想干点什么,但面前的困难很多很多。我们步履艰难,唯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有生机,我们万分希望你们再次帮助我们,哪怕是来看看我们的训练,送我们一个球,一块毛巾胶,甚至在领导面前为我说上一两句话,也是对我们的莫大支持!
确实,他面临的困难很多。早在1998年3月27日,杨智勇在日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是市体校恢复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里问题太多,人心焕散,关系不顺,矛盾重重,工作环境太差。我要改变这个环境。有人说,杨智勇在市体委最多能呆三个月。但我相信,凭我的人品和实干精神,一定会赢得大多数的人理解和支持!
杨智勇的心血没有白费。
一年后的1999年3月18日下午,益阳市委书记李江、常务副市长李皋、副市长谢梦阳一起来到市委党校仓库羽毛球训练场地看望羽毛球队的孩子们。李江对李皋市长说:“杨智勇是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我们应当支持他!”
2000年元月25日,湖南省体委又一次发出《关于地级体校检查评比的情况通报,益阳市体校以综合评估218.2分的成绩被摘除“不合格体校”的牌子,恢复其重点体校称号。
[SITESERVER_PAGE] 2001年8月21日,杨智勇被任命为市体育局局长。
如今,益阳市的体育成绩、体育规模与体育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2002年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兴建了益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拥有标准塑胶体育场、现代化体育馆、游泳池,引资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兴建了拥有26片场地达9185平方米的羽毛球综合训练馆,益阳市羽毛球队终于告别了仓库,来到了新的训练馆。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他们将国家羽毛球队接来这里进行两个月的赛前训练,雅典取胜之后,李永波又率全体将士专程到益阳举行庆功大会。2002年9月,益阳市承办了第九届湖南省运动会。在本届比赛中,益阳市代表团以88.5枚金牌的骄人成绩名列全省各市、州代表团第三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当年杨智勇与李琼从安化带来的几位羽毛球运动员便获得7.25枚金牌,他们中间,已有2人进入湖南省羽毛球队,1人进入上海市体工队,并分别在2003或2004年全国羽毛球乙组比赛中荣获冠军。
(三)“把心交给事业”
杨智勇的妻子叫翟丽群,早在杨智勇在安化当体校校长时,便是县工商银行计划股长、业务部主任,后来调市分行工作,自学行政管理学专科和法律学本科,是湖南省工商银行系统自学成才的标兵。由于她对丈夫的事业爱得太深,早在2000年便内退,如今经营着一家茶座,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那天,我去茶座访问她。她深情地说:杨智勇球迷心窍,工作比命重要,体校比家庭重要,学生比亲属重要,他的心都交给事业了!
翟丽群与杨智勇1980年5月结婚。女儿杨柳临产时是早晨5:30发作送进医院,下午13:30分娩。杨智勇见小孩久久不生下来,便跑到体育场训练学生去了。翟丽群生下孩子医生忙着去室外叫人,不知杨智勇何时走了。女儿只有几岁,杨智勇便带她去体校与黄穗一起打羽毛球,而他女儿读书一直到考上大学,他也顾不上辅导一堂课,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而参加所带学生的家长会,则不计其数。参加羽毛球训练的学生离开父母来到杨智勇身边,一切责任他全负了。训练、上学、生活料理,看病、吃药、打针,一手包办。学生胃口不好,他领到家里去吃饭。凡是学生的事,他不办妥便不罢休。一个大雪纷飞的凌晨,为解决羽校学生文化课就读,他第九次来到联校校长门前拜访。当这位校长起床开门时,杨智勇从头到脚披上了厚雪,脸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校长一把将他拉回屋里,说:“你爱学生太深了,从今天起,学生读书的事交给我!”
[SITESERVER_PAGE] 杨智勇说,热爱事业的基本点就是把心交给事业,热爱从事这项事业的人。1993年,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前夕,龚睿娜不慎摔伤了膝关节,缝了5针,但她坚决要求参赛。为了不影响比赛,杨智勇在上火车前买了8支庆大霉素,每隔一小时便给她换敷一次药,整整看护了一夜晚。问他为何对学生这么爱?他回答得很简单: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才爱你,才爱你所从事的事业,教练员的人格力量比技术训练要重要得多。
他把心交给了学生,却把女儿和家全部交给了妻子翟丽群。他父亲去世时,他不在身边而在训练场上;他母亲一个人住在家里,寂寞时打电话来,想多说几句话。他说,我在搞训练,实在忙不赢,你把电话打给翟丽群!他岳母生病入了院,全权委托给妻子去看望。不仅如此,训练上的许多事,还要拉着妻子去帮忙。他要拉学生出外比赛让妻子联系车;他外去开会了,叫原来是篮球业余运动员的妻子帮他去训练小孩。
翟丽群说,他是校长、是党员,干事应当带头,我全力支持他。但他身体并不好,这样拼命会出事。他年青时得过肺部结核瘤,吃了一年多的中药后,在长沙住院手术摘除,肋骨摘掉了一根,刀口从前胸拉到后背。医生要他住院治疗半年,但他只住了15天便心急火燎地出院搞训练去了。有几次翟丽群到训练场上去看他,见他累得坐都坐不稳,便躺在长凳上,口里大声在喊,指手划脚指导训练。家里的重活,翟丽群都干了,不让他动手。但体委的事,训练上的事,重活轻活他争先带头干。搞基建时一车车的石灰、河沙,买器材时一车车的设备,他都是带头扛上扛下。1993年和1997他两次带队到广东和广西参加全国比赛,因疲劳过度,两次都口吐鲜血,吓坏了同行。而他则一边服药,一边硬撑着完成比赛任务才放手。翟丽群气得大骂:“你球迷心窍,累死了看你如何教学生打球!”他却说:“事业的成功,便是对身体、对生命的最好补偿!”
翟丽群说,又要带小孩,家里事他又不管,又不会赚钱,老拿自己的钱往训练上补,经费开支大,我只好在2000年44岁时便搞了内退,到深圳去给人家搞财务,几千元一个月。他见我不在家帮忙,影响了他的训练,便让体委副主任周艺勋打电话说:杨智勇一天到晚这么多事,衣服几天没有洗,你不回来怎么办?硬把我逼回来。
在安化时,他们一家住在体育馆一间破房里,既无厨房又无厕所。翟丽群在银行分了二室一厅一套新房子,搬了进去。但杨智勇早晨5点半便起床搞训练,要叫门卫开门,深感不方便。说,搬回体育馆去,住在这里影响训练。便把新房退给了人家。搬到益阳后,体委安排他们的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翟丽群在银行又分了新房140多平方米,但离体委训练场地有约三公里远。杨智勇说,不方便训练,不要新房子了!翟丽群说,我们结婚25年多了,一直跟着他住破旧房子。
[SITESERVER_PAGE] 曾经,有人邀他去做生意,邀他到外国去当教练,说能赚大钱。杨智勇说,我也不是没想过,大学的同学许多成了大款,领了绿卡。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而自己却显得寒酸,打公家的牌子请客,还要别人买单,自己的工资补贴到训练中去了,出差时想给老婆买件好点的衣服却囊中羞涩。可是,我离不开安化,离不开益阳,离不开组织和学生。如果没有这里这样好的体育环境,这样好的羽毛球环境,没有组织和同行这样的支持,我的事业会成功吗?共产党员不能忘恩负义!妻子便气他,我们都没有存款,一旦哪一天家里要钱用,只好把你那两袋子荣誉证书拿出去拍卖,看有人能出钱么?杨智勇只笑了笑。
惟有过春节时他才和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大家都听他讲体育,讲羽毛球,讲成绩和困难,讲挫折和成功,讲感受和困惑,越讲越来劲,激情感染着大家。兄弟姐妹们都支持他的工作,说他像个搞事业的,像个共产党员的样子,为家庭有个这样的硬汉子而高兴自豪。翟丽群有个弟弟在北京工作,将在家里听到姐夫讲的故事说给朋友同事听,大家说:“他是一头牛吗?”是的,他是一头勤奋耕地的牛!
(四)“不要让干事业的人伤怀”
杨智勇说,在事业面前,自己要站得稳,行得正,光明磊落,赤诚待人,使人家感到你是可信任的,可支持的,不要让干事业的人因为你的失误而伤怀。
教练李琼,从小便跟随杨智勇练羽毛球,后来和另外一名学生龙冬梅先后到了外地体工队,任安化县体育局长兼教练的杨智勇深感身边缺乏教练力量,便三次屈尊去找这两位学生。说:好儿女志在四方,你们有本事远走高飞,我很高兴,但安化需要人,那块贫困的土地要发展,需要体育做支持做贡献,跟我回去吧,助我一臂之力!两位女孩子被他的真诚感动,离开了舒适的城市重返安化这块贫瘠的土地。杨智勇坚持为她们上业务辅导课,推荐她们参加全国教练员培训班,使她们成为卓有成效的教练员。后来,李琼又随杨智勇到了益阳,龙冬梅继续留在安化。李琼到了益阳后,杨智勇让她当羽毛球队主教练,危险活总不让李琼干。比如,训练场上的吊线球,每人每次都是要训练的,没有多久,便断线了。每次都是杨智勇爬上数米高的屋梁上去接线而不让李琼和其他教练上去。说“万一跌下来不是玩的。”李琼说,杨智勇待人好已成习惯了,不以为怪了,就象父母关心我们一样,没有特殊的感觉,只是享受着。我们只有好好地干事业,才对得住他那一颗心。李琼26岁了,结婚已两年,她说要等十届省运会以后再考虑要小孩。
[SITESERVER_PAGE] 益阳市体校校长盛奇才曾经下海搞房地产去了,1998年春杨智勇调到益阳市体委后,先后下广州,去深圳,8次上门请他“出山”。三月份一上阵便陪同杨智勇与另一位教练开部旧汽车到汕头去引进教练。市体委经费短缺,杨智勇只借了2000元出差费,吃住在车上。车到惠州,抛了锚,修车后没钱吃饭了,四个人到摊子上买小点心和豆腐干子充饥。杨智勇依然乐哈哈的。盛奇才深感遇到了干事业的知己,便想大干一场,诚恳地提出要求:配齐男女柔道队,再加个摔跤队,配备助理教练。杨智勇说,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便请盛奇才当了体校校长兼教练。盛奇才的妻子多年没有工资收入,不安心,杨智勇想方设法给她找了工作。盛奇才把学校治理得有条有理。许多学生来校后,成绩好了,品德优了,文化高了,体育成绩上去了,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在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盛奇才的学生得了11块金牌。
射击教练王班平,1993年离开益阳南下“淘金”。杨智勇也把他召了回来。王班平原先与杨智勇没有交情,初来乍到有戒备。为筹建射击场,他们两人一起去省射击队要了一点旧器材。杨智勇装完车又爬上靶棚拆石棉瓦。王班平说,你是局长,却像个民工似的。杨说:创业艰难,一切都得靠自己干。王班平想:“这是个干事的角色!”王班平的妻子在长沙,杨智勇不时提醒他:你老婆支持你在益阳工作,一个人留在长沙,她很优秀,你要打电话回去慰问慰问啰!有次王班平的小孩生病了,杨智勇帮助他联系好医院,还到医院去看望,见安顿好了才放心。王班平的孩子初三期终考试得了654分,杨智勇说:我奖励他学费。当即从自己腰包里掏了100元钱。王班平说,与杨局长一起干事是我最开心的时光,是一种福气。如今射击项目除飞碟和移动靶外,男女手枪步枪项目齐全。在湖南省第九运动会上获得4金7银5铜,是益阳市射击项目历史上最好成绩。
益阳市体育局领导班子几个人,说起杨智勇,都有一种钦佩与欢欣的心情,感觉在一起做事,有希望。
副局长周艺勋,在大学时便是杨智勇的学长,是市体育局的元老,他与杨智勇他们一起,创造和制订了体育发展的“强校、强项、强人”战略,勤勤恳恳地辅佐这位“师弟”。他欣慰地说,智勇以他的品质、品德、品行赢得了人心,创造了益阳以羽毛球为龙头的体育品牌!明年,周艺勋便“到点”了,如今依然为杨智勇撑着半璧天!
去年,局里新调来两位领导,一位是纪检组长柳源,是一位文静的中年女性。她说,杨局长视事业如生命。一般人到了领导岗位,都会考虑责、权、利的平衡与得失,而杨局长似乎对此很淡然,一往无前搞事业。还有一位是谢国辉副局长。他由衷地说,杨智勇是我碰到的典型的优秀共产党员。他除了一般公务应酬之外,迎来送往,请吃陪喝的事都不干,不抽烟不喝酒,从来不去娱乐场。他有个小本子,记着一本帐:何时何人送来什么东西,如何退掉的,清清楚楚。如此廉洁,我们这些领导班子成员能不严格要求吗?他带了头,我们还有什么事情不好处理呢?他给了我们无穷的榜样与力量!
本文作者 周克臣(2005.3.16)